《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7251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学中的解释读后感范文西方地理学中有一个学术流派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 又称激进派地理学) ,人数虽不多,声音却很嘹亮;而且由于关注下层人民的利益,颇得公众青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国地理学家当不应例外。奇怪的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地理学家,对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却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另一方面,好多地理学者对物理学那样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趋之若鹜,殊不知国外一些当年持逻辑实证主义立场的著名地理学家早已转向马克思主义。为此,笔者借这种转向的一位代表人物大卫哈维的早期着作地理学中的解释中文版 (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 1

2、996年) 出版之时机,以本文介绍其人其书,以使国人对地理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去脉”和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来龙”有所了解。全书可平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十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主 要论述科学的解释、理论、假说、定律和模型;第二部分也包括十一章(第十 三第二十三章),阐述人工模型语言以及地理学中描述和解释模型的运 用。第一章扼要叙述了地理哲学和方法论的关系,可作异言读;最后一章则是 全书的总结。如果说,第三编是第一部分的核心,以前两编不过是它的铺垫, 人们的向导;那么,最后的第六编可以说是后一部分的主脊,也是全书的压阵 之作。正如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总结了地理学区域派的哲学和方法论一样,哈

3、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总结了作为空间组织研究的新地理学哲学和方法论。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构筑地理学理论,哈维指出:“寻求解释就是寻求理论,理论的发展是一切解释的核心”。如何构筑理论?哈维认为;第一要有科学方法;第二要建立地理学的法则和抽象命题,只有在恰当抽象的基础上,数量化、模型化才有地理意义,才不会背离地理学的主旨;第三,要打破地理学方法论的 . 孤立主义,把当代科学哲学思想系统地引进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中,这是哈维的高明之处;第四,要借助模型建构途径进行理论建设。哈维在书中宣称他的科学方法观依赖于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源自物理学,其目的是:建立普遍性法则来概括各学科所

4、关注的经验事件和客体行为,从而使对孤立事物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未知事物作出预测。这就是五、六十年代不满传统经验方法的地理学家们所神往的“科学方法”,它无疑加强了地理学的科学化。可是以地理学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之复杂,适用于物理学的方法未必能胜任。过于看重形式的“科学化”,往往会脱离实际。所以负责的学者在关注人类社会、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放弃逻辑实证主义而寻求其它哲学武器,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就诉诸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青年时期也神往数学方法,认为一门学科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数学方式表达。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放弃了单纯的数学迷恋,用恩格斯的话说:“自然界不是数学”,那么人类社会更不是数学,后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境界已远非数学能企及。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哈维和马克思一样,走的正是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道路,这应是真正有责任感而 不齿于以科学的名誉胡弄人、混饭吃的学者的努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