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珮雯学习杜郎口的感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7025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珮雯学习杜郎口的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曹珮雯学习杜郎口的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珮雯学习杜郎口的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珮雯学习杜郎口的感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给课堂创造一种感情氛围学习杜郎口的感悟 (曹珮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在教育界堪称奇迹,最早接触这个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在2008年,那时就了解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独特性。今天又一次现场听他们讲自己学校的教学理念,又一次感受到他们学校的影响力。 一、我的理念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在张校长的交流课上,我感慨于作为乡村学校的他们思想的超前,感慨于他们的学生的在“动”中学习,感慨于他们对学生的训练有素,感慨更多的还是他们师生在那么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仍旧有那么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激情,有那么大的自信和朝气。与此相比,我们有的是比他们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而我们学生缺乏的恰恰是他们孩子的那种吃苦精神,那种

2、脚踏实地的学习干劲,那种自主学习、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老师学习的惰性,而这种惰性追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志教改。2、在张校长的讲述中,我真得能看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杜郎口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有了自己主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使教

3、师在课堂上“不单打独斗”,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 3、在张校长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我最喜欢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一种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

4、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地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二、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杜郎口中学的语文老师崔其同的授课中,虽然他只是展示了授课这一个环节,我也感受到教育教学中不一们的地方:1、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所有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这堂语文课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变化,靠近我的一组学生在崔老师第一次总结小组发言情况后,他们的组长就在不停地督促学生快点站起来回答问题,在最后一个自己我展现环节里,他们帮助组里那个一直不愿回笑回师的小男生让他站起来说话。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自我体现。2、是学习内容“大容量”,这

5、里的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3、是教师驾驭课堂颇具功力。从这节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看到了他们学校老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以及其沉着的态度,从容的教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都是颇见课后的功力。三、我的反思。一天的学习交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真得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个个充满着自信。课堂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精彩的场面呢?我个人的总结有两个原因:1、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课

6、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他们确实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确实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下一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2、赏识教育推动了课改的发展。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它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机会每人每节课最多两次,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我觉得今后我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