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7017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 作为地 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流动人口在对普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 极作用的同时, 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 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今年 3 月上旬起,区政协常委会专题调研 组,选取全区 5 个乡镇(街道)及 8 个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实地视察、召开座 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进行调研, 并到兄弟县市学习取经。 现将有关情 况汇报如下:一、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 全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区委、 区政府的领导下, 紧紧围绕 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2、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 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取得明显成 效,为促进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 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为 付组长,区政法委(综治办) 、组织、宣传、公安等 2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 设专门办公室,抽调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政法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全区流动人口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 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流动人口 2 00 人

3、以上的社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副主任 在流动人口中产生。(二)维权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全区建立了三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网络, 设立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中心, 并开通了 12345维权热线。乡镇(街道) 在综治 中心设立了维权站, 社区由司法部门设立了法律顾问或联络员, 公布了姓名和联 系电话, 极大方便了流动人口的法律维权咨询。 中远、欧华等一批规模企业能依 法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 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 劳动部门加大查处力度, 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并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等保障措施。全区工伤保险全面覆盖; 船东互保全面覆盖下海渔民中

4、的流动人口。船舶、建筑等高风险行业、 高纠纷行业设立了保证金制度, 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 法权益。(三)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较好体现。 2007 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 步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意见 中明确规定区、 乡镇(街道) 党代表和区政协 委员中,各类先进、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流动人口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各社区根据条件视情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区总工会强化企业“党工共建”, 把流动人口组织到企业工会中来,使流动人口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四)子女就学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积极保 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大力引导、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流动人口子

5、 女学校, 不断扩大教学规模, 使教学资源与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需要相适应, 逐步 实行以公立学校为主, 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义务教育新体制, 并行文明确了流动 人口子女入学有关规定。 目前,全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实际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 人数 5212 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 3031人,占 58.15%;在三所民工学校就读 的 2181 人,占 41.85%。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 98%,总 数占全区在校学生数的 23.07%。(五)卫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及周边的食品安全监 督和卫生防疫工作, 对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免费接种, 把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保健 纳入

6、全区预防保健管理范围,大大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2009 年专门成 立了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制订了应急预案。 积极为 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 避孕节育、 生殖健康等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 为已婚妇 女提供免费的孕环情检查, 报销四项手术费。 孕产妇女实行定点分娩。 今年,区 政府又把流动人口纳入享受基本药物零差价范围。 流动人口卫生健康状况改善明 显。二、我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 2009年 10月 30日,我区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约 13.4 万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比为 2.37:1 (常住人口约 32 万人)。其中男性占 69.1%,

7、女性占 30.9%。此外,还有不少未登记在册和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 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 1 年以上的占 5.6%; 居住 1 个月至 1 年的占 87.16%;居住 1 个月以下的占 7.24%。从来自地区分析, 省内 16882人,占 12.62%;省外 116917人,占87.38%。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来自 安徽、四川、江苏、河南等省份,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贫困县区,占到总数的 52. 9%,主要分布在我区的六横、蚂蚁岛、沈家门、勾山、东港等乡镇(街道)。从 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建筑、水产捕捞加工、餐饮等劳动强度大、 收入报酬低,本地人不愿干的“脏

8、、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同时, 我区流动人口还具有如下特点:(一)文化水平低。 我区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低、 文化教育基础 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学居多。调查显示,其中小学占 1 4.8%,初中占 64.2%,高中占 18%,大专以上仅占 3%。文化素质明显偏低。(二)社会保障少。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问题, 流动人口一般无法完全享受我 区城市市民的社保福利。 据相关部门统计, 流动人口在较稳定企业务工, 参加失 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仅为 6.45%、6.67%、6.51%,大大 低于我区本地户籍人口的保障水平。(三)居住条件差。 全区 13

9、.4 万流动人口中,集中居住在各企事业单位宿 舍的只有 42800 人,更多的是散居在全区各乡镇、 街道农民零星的出租房和其他 各类工棚中。根据六横、沈家门、勾山等地反映,过去的猪栏、违章棚改为简易 房出租给流动人口的现象普遍。 分布在各乡镇、 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 规 模小,公共服务设施差,安全隐患较大。(四)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数量增多,以暴力犯罪、侵财 型犯罪为主。 2009年全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596 名,其中流动人口 379 名, 占 63.6%。一些带有职业性的扒窃、抢劫、诈骗、盗窃等案件,大多系外来人员 所为。 60%以上的盗抢公共设施、涉黑涉恶案件都由

10、流动人口作案,对我区社会 治安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三、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 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 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单独制定管理制度, 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 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 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谁都在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 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

11、, 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 缺 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 有效信息利用率低。 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 动 态管理。(二)管理队伍尚待加强。 据调研,由于经费不足,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 员配备还不到位。按 500:1 配备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我区只有沈家 门、东港两个街道基本达到上级要求。 这些协管员在扣除保险、 办公等费用以后, 每月工资一般在 1200-1500 元左右。 协管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态度粗暴和 工作方式简单等问题。 多数协管员专管不专用, 日常工作中侧重于治安管理, 协 助计生、消防安全、劳动等综合治理服务的不多。“一职多能”作用不明显。(三)观

12、念认识尚须改变。 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 多于尊重”、 “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 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 一有风吹草动, 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 只看到给我 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 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有些职 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 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 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 教育宣传、 政治参与等边缘。(四)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 调查中,我们发现用工单位以临时工、 季节工为借口, 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 即使签订合同, 在

13、工 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不能依照合同执行。近年来, 欠薪、拖薪及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据统计, 2009年共处理各类劳资纠纷投诉 1032 件,其中涉及流动人口劳资纠纷 722件,占总 数的 70%左右。从劳资纠纷行业看,船舶、建筑行业持续高发,分别占总数的39.7%和 17.8%;物业保安、排挡等个体工商户劳资纠纷增幅较快。同时,流动人 口子女就学仍存在一定困难。 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因找不到学校或负担不起学费而 缀学。四、加强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我区加快 推进“五大基

14、地”建设,打造滨海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充分认 识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本质要 求,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做好此项工作, 绝非一 日之功。 当前,应从解决根本性的, 社会普遍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 循序渐 进,扎实推进。(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体制格局,优化现有组织架构。1、优化组织协调框架。 根据我们对本区及浙江嘉兴、宁波,江苏昆山等 地的考察情况比较分析,为适应下一阶段更为复杂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任务, 有必要对现有流动人口管理的组织协调框架做优化调整, 形成总合协调、 综合管 理、多线联动的组织格局。 调研组认

15、为: 一是在对现有格局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 下,借鉴“宁波”模式,强化对“流 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办公室 的授权, 建议由区政府办副主任担任主任, 对常设机构的具体运作负责。 这样既 可解决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协调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又不用做大的结构 调整,因而相对易行, 能见实效。 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参照“嘉兴” 模式, 调整建立功能相对健全的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委员会” 并成立“流动人口服务 与管理局”,设置相应的部门,如综合科、监督协调科、登记管理科等,给予一 定的编制与职数, 使其不但能承担日常性的综合协调监督的任务, 还能发挥核心 指导的导向作用。2、完善

16、属地管理体制。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 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 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 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原则, 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 相关职能部门、 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 形成 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要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 成功经验,运用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三定网格 式责任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3、加强协管队伍建设。 要切实按 500:1 的比例,配齐配足协管员。专职 协管员队伍的聘任管理在区相应机构的指导、监督下,由乡镇(街道)负责。经 费应按财政体制分级给予保证。 要充分发挥专职协管员队伍作用, 加强培训, 完 善“一支队伍, 综合运作”的管理模式。 乡镇(街道)协管员一律配备到村 (居)、 社区,实现一线工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