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69891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化学反应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

2、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本节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下节课进实验室做理论指导。2.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是的有关的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能够对实验操作进行误差分析。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自习观察实验现象,发现

3、问题的本质一级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滑雪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对操作误差的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的教学,按照学案教学法,也就是说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对于学习中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老师精讲释义。三、教学程序

4、:新课改倡导以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本节课依据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精讲释义4.当堂达标5.课后思考四、教学反思:1.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明锐的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从学生暴露的问题入手,一讨论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分析,解决实验呢中的误差分析和实验主义事项。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2.由于本课时学生活动较多,内容比较难,比如误差分析,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节奏,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3.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过分强调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的学习方法。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