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168843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文章主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概括文章主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概括文章主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概括文章主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概括文章主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括文章主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文章主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名师释疑答题点1 知识要点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 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 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 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 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2、思维拓展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 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2、。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 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 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 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 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3)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 枝蜜。(4)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 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5) 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 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

3、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 的意图是什么。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样板题解析 看看以前怎么考的名师诠释考题 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 兵。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 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 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 育。之后,约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

4、作为以后进入大 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约有70左右 的学生进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 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 校的机会。 瑞士大专学府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 立大学、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 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 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尤其是在科技开

5、发中, 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由于国内语言 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 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本文说明的中心是。解析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在第自然段中可抓住一个关键句,“从此,这 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 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把此句浓缩,可得该段的要点。第段具体说明了瑞士学生(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第段总结了瑞士国富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分不开。综合以上各段内容,该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瑞士教育使国家富强。如

6、果抓关键句,第 1 段中画线部分可归纳为文章的中心。答案 “瑞士教育富国”或“瑞士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使国家逐渐 富裕起来。”(1) 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 论点的范围。(2) 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 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3) 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 中心论点。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1) 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 民大会堂(2) 抓中心句(

7、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 类的语言。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 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 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 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3 综合创新6.格式法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 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8、,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1) 文学作品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3)科技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2)议论文考题 2枫叶馒头 一踏上濑户内海宫岛的码头,便看到很大的广告牌,推销馒头。果然,到岛上一逛, 发现到处有馒头卖,而那馒头是有馅的,并且多为枫叶形状,原来号称“日本三景”之一的 宫岛,除了景色秀丽、古迹密集,还有两大特产:一种是勺子;馒头则是岛上的另一特产。 人们到名胜地,总要买些传统工艺品留作纪念,

9、也总要买些当地的传统食品品尝。我 不能也不想免俗,在宫岛买了把写有“家内安全”字样的勺子,也买了枫叶馒头就着碧绿的 日本煎茶细细咀嚼。 暮色将至,畅游后赶到码头,等候下一班渡船,好回广岛市的旅店。这时正有一大群 日本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也等渡船。我一路都遇到秋游的日本师生。这一大群秋 游待归的中学生,个个丰衣足食的模样,有的甚至显得营养过剩,胖得憨憨的。他们的手里 无一例外,都提着装枫叶馒头的纸兜,显然他们是遵照家长的嘱咐购买的。我坐在长椅上等 船,发现他们买的几乎都是岛上最有名的“鸟之屋”的枫叶馒头。该商家的纸兜质地厚实, 外面印刷着淡雅而温馨的图案徽识。那种跟书包一样大的纸兜,起码

10、能装进五扁盒馒头。枫 叶馒头售价不菲,“鸟之屋”的馒头作为名店名品,价格更其昂贵,但这些中学生的购买力 竞都很高,个个似乎都是“只求快乐,遑论价格”的气派。 可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馒头袋子映入我的眼中。那不是“鸟之屋”的大纸兜, 是个小塑料袋,袋子里只有一盒枫叶馒头,我注意观察,提这小塑料袋的是一个男孩,他前 后的同学有的似在跟他开玩笑,有的更用自身那堂皇的大纸兜,去碰撞他寒酸的小塑料袋。 确实,他是买得太少了,而且,还有可能是限于购买力,买的只是非名店的产品。 眼前这个细节,使我意识到日本社会仍存在着贫富差异。这个男孩的家境,想必还相 当艰难,他的家长只能给他这样一份钱,来买回这一小盒

11、枫叶馒头。我再仔细端详,这男孩 个头不算太矮,却相当瘦,当然并不是赢弱,他挺直腰板,显得倒还精壮。对于同学们的揶 揄,他似乎毫无回应,然而他的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而离我眼睛最近的那提塑料 袋的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的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 宫岛之旅,枫叶馒头的忆念,最后竞胶着在一个只买了一盒馒头提回家的男孩剪影上, 这真是意外的缘份。 枫叶馒头的味道会慢慢忘却的吧,而从那男孩勾连出的思绪。却可能历久弥深。A. 揭露了日本社会贫富差异的社会现象。B. 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学生的怜惜之情。c.在人生低谷或困境时要自尊自信。D.由枫叶馒头领悟到人生哲理。(江苏无锡市题)解析c项正确。解

12、答该题要抓住重点语段第段,特别是第段中作者对小男孩的刻画;相当瘦, 并不赢弱,挺直腰板,倒还精壮。特别是对他神情、态度的刻画:对同学的揶揄,毫无回应, 然而“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 种暗誓”。由此刻画,可归纳出家境寒酸的男孩,在困境中的自信、自尊、自强。这正是作 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 能力题型设计预测 1早晨醒来,睁开眼首先要看的便是窗前书桌上的一瓶插花。瓶是极普通的花瓶,花是极平常的菜花在河边的菜畦上随处可见,俗名“豆腐花”。之所以摘这种花供养,是因为这黄灿灿的酷似向日葵缩小的圆脸,总是朝着太阳微它使我想起了凡高,想起他那些生前没被人注意、

13、而死后却被开天价拍卖的向日葵 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表现了阳光下向日葵的生命力一朵朵花儿,都是不幸的画家那 一颗颗热爱生命、向往光明的心啊!当目光落在花上,金黄色便携着温暖的晨曦,携着凡高和他的向日葵一块雀跃在我 心里.于是不禁说:今天又是希望的一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热爱它,使它充实、快乐,使它对明天又充满信心。(1)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用“”划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预测 2 他这个30岁的县长一上任,爸爸的好友县保险局长吴明就派人送来新车,还说请 县长试用。唉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为什么也搞起这一套呢?他琢磨着,推着这辆新自行车, 来到吴局长简朴的小住房。推开门,吴局长神秘

14、地问道:“新县长同志,有何贵干?”“我把车送还给你,吴伯伯,你这是搞什么名堂?”吴伯伯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好,等会儿再送去。”他疑惑不解“。是这样, 有 人托我给你爸买车,我没理会。你爸登记了两年才买了这辆车。我嘛,出了个歪点子,派人 送去试试你,我们才好安全退休。你要不把车送过来,我们老头就放心不下了,哈哈” 吴局长边说边走到床边,开怀朗笑,就势高枕而卧。他恍然大悟,也发出爽朗的笑声(1) 文中有三处写吴局长的“清正”,请摘出有关语句。 (2) “他恍然大悟”是“悟”出了(3) 本文通过记叙新县长还车的经过,赞扬了老干部清正和崇高的品质,也表现了新干部的自觉性。预测3果树的枝头上,

15、已经挂满了累累的硕果,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它请求离去。 硕果不忍,树枝挽留。 “我该让出自己的位置给未来的新芽啦”,秋叶一往深情地说,“果实挂满枝头,事 业正在繁衍,我怎么能恋占高枝?”但我不会离开果树的事业,只不过换换岗位而已 秋叶终于飘落了下来,它把自己揉进了护根的泥土,默默地给果树输送着营养 “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中的“它”指;“它请求离去”中的“它”指。(2) 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那么应写成 。(3) 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是()A.主动让贤,退居二线。B.新陈代谢,吐故纳新。c.让位新秀,发挥余热。D.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预测 4表扬效果更好老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初中生,应当提倡“赏识教 育”, 也就是说要以表扬为主。过多的表扬会不会使人产生骄傲自满呢?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国外有一 位教育家,分别用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教育两个班的学生,结果,以批评为主的班级经常有 违纪违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