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686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 哈尔滨市电化教育馆 马远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开发出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课程和教学活动,建立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一、为什么要进行整合1、 信息时代对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2、信息技术应用要走进学科、走进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支持人们卓有成效地高效率的学习,以适应知识量飞速增长和知识更新速度日渐加快的局面,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意识。在信息社会里,我们不但要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将成为学生一生的基本素质内容。当前已处于个性化学习时代,信

3、息技术已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多媒体学习资源或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资源与课程内容和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评价和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自觉把信息转化自己的知识并培养能力。2、 课程内容呈现信息化、多样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和实践,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BBS、Chat、视频会议等)进行实时或异步的讨论和交流,提供适合的教学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幻灯制作等)作为认知工具,构成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从

4、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意义建构。课程内容呈现出结构化、媒体化、信息化等特征,而且课程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当中,多元化课程的构建是以学习主体为己任,提供给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能有效运作的技能。在传统教学要素中,教材是一种传承知识和信息的静态载体,知识的信息容量相当有限,现代电子教材(如光盘、多媒体教材等)作为常规纸质教材的一种补充,其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信息,并且具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5、、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其想象力、发散式思维和跳跃式思维的养成。3、个人学习方式自主化、网络化在信息化社会里,传授式教学以及讲述式教学将得到继承和发展,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协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也应运而生。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又可以参与课程的设置、计划的实施以及社区的讨论等活动,从事着更具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未来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能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而另一方面则会呈现出极强的协作性,即人们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需要与他人、环境等互动与协作的。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都在不同情形下结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式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分工协作完成共同任务为目的,

6、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学习个体进行知识的意义构建。这种合作与协作的学习方式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增强独立学习的有效进行。在这些情况下,学习者应当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独立地学习又能恰当地投入协作式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根据所要解决地问题去寻找这些资料,并且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并和小组其它成员一起将自己的观点汇总,将这些搜索整理到的学习资料与其它小组共享,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二、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建构在

7、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有序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学软件其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

8、强、艺术表现力强等,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2、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

9、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出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3、 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做到“软硬兼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

10、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4、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如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单元教学中,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收集到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数字和发展趋势;世界已探明常规能源的贮量、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制作成演示文稿,以文字、图形(曲线图、条形图、饼形图)、图片、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

11、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1)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直接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利用Flash 、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动画软件,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2)将信息技术性作为教学的互动工具,利用依据教学要求制作的课件,通过课堂和网络向学生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教师范例、帮助信息等,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利用手中的

12、各种资料(课本、辅导资料、期刊、报纸)和网络资源(互联网络上查询的信息、校园网的资源库)进行学习。学生将学习结果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班内进行演示和交流,完成学习过程。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3)将信息技术性作为教学的个别辅导工具,利用操作练习型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误区:1、关于教学目的与手段关系的思考 我们住往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中技术的呈现上,追求的是学习方式改变

13、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来意义,忽视学习过程和学生的真实体验。例如网络交互工具的应用,BBS和Email的功能在于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广泛的交流,而我们却把它机械地搬到同步环境的课堂上,甚至用于取代直接的语言交流,牺牲了师生面对面的即时交互。这些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关系的思考,把探究学习和传授学习人为地割裂和对立起来,这实质上是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误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之一恰恰就是把它作为学习的支架,作为探究学习的手段,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理解科学的原理和概念。2、追求教学的形式化,忽视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借鉴是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机械

14、地模仿。不分析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机械地照搬照抄。为了突出公开课的效应,把明明要用几节课时间才能完成的探究全过程浓缩到一节课内完成,于是活动和表演很热闹,但有活动没体验,整节课中阅读和理解课文没有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也没有了,追求教学的形式化,策略和目标倒置,不是围绕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而是把千差万别的课程“整合”到一种教学模式中。结果导致重教学设计、轻教学实施。网上发布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少真正上过课的? 上过课的又有多少真正取得了学习成效?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可是,教师培训经常

15、是一般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和一般性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整合的内在规律,具体分析不同学科的应用特点,综合考虑学科内容的组织、学科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的特殊方式,同时要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制作课件转向在网上寻找教育资源,并结合实际应用到教学之中,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1) 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2) 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3) 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