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67084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制品-约当产量比率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制品是指在业务期间内加工材料已领,但尚未加工完成的货品,或由上一期间结转下来的 在产品,为了准确核算本期间内完工产品成本,需要考虑在产品所占期间成本的份额,速达 软件5000G-PRO工业版的在制品单用于确定在期末在制品数量,由系统按加工单自动计 算,再由用户确定在制品约当比率,系统计算出约当产量,由在制品的约当产量与已完工的 产品一同计算分摊成本间产生的所有费用。操作路径:【业务】-【生产管理】-【在制品单】约当产量比例法:会计中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之一。采用 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 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

2、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 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 变化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约当产量法 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 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完工率,即约当比率),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 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 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约当产量法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一种计算方法。它适用于月末 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

3、产品数量变化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所占的比 重相差不大的情况。它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很广泛。所谓约当产量比例法,就是把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相当于完工 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把完工产品的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量相加,构成约当 总产量气 再和发生的生产费用相除,得出费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 品约当量,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和在产品应留存的成本。简称约当产量法。实务及计算公式从上述概念我们得出计算约当产量可分四步,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乂完工率(完工程度)公式1;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

4、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量) 公式2;第三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X费用分配率公式3;第四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X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X费用分配率公式4;举例1:某厂生产某产品,月末完工8件,在产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产费用发生1800 元,月初在产品200元,请用约当产量法分配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约当产量= 4X50%=2(件)月初在产品(200)+本月生产费用(1800)=全部生产费用(2000)费用分配率=2000/ (8+2)=2

5、00完工产品成本= 8X200=1600 (元)在产品成本= 2X200=400 (元)从以上可知,约当产量法的实质是把在产品数量折算为产成品数量,换句话说是在产品的 数量相当于多少产成品的数量。只要计算出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公式2、公式3和公式 4就可顺利求出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而计算约当产量的关键是完工率(根据公式1)。在计算完工率时,要注意实际生产中在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直接工资、制造 费用等)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分开讨论加工费用的完工率和原材料的完工率(也 称投料率,下文用投料率表示)。因此,实际工作中在产品约当产量一般要求分成本项目计 算,即算出直接材料的月

6、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的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成品成本、制造费用等加工费用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然后汇总得出月末在产品全部 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等 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月末直接材料完工产品成本+月末直接人工完工产品成本+制造费 用等完工产品成本首先我们看加工费用的完工率的计算。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问题在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比较复杂,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的数 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在具备较健全的产品的工时定额的情 况下,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

7、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求得。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本道工序的工时定额X本道工序的 平均完工程度)/工时定额上列公式中,本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50%,是因该工序中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不同,为 了简化完工程度的测算工作,都按平均完工50%计算。举例2:长城工厂乙产品的工时定额为40小时,经两道工序产成,这两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4 小时和16小时,求两道工序的完工率。第1道工序完工率= 24X50%/40X100%=30%第 2 道工序完工率= 24+16X50%/40X100%=80%为什么第二工序完工率要加上第一序的定额工时呢?原因是第二工序在产品是第一工序完成

8、加工后转到第二工序的在产品,所以应该加上,以 此类推,假设上例第三工序工时为40,则第三工序完工率:第 3 道工序完工率= 24+16+40X50%/80X100%=75%其次我们看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计算。如果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那么在产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产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时费用按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每一工序内的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 与该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额+本道工序投料定额)/材料消耗定 额假定长城工厂丙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80千克,经两道

9、工序产成。这两道工序的材料消 耗定额分别为32千克和48千克,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其完工率计算如下:第1道工序完工率= 32/80 X 100% = 40%第 2 道工序完工率=(32+48)/80 X100% = 100%如果直接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陆续投入的,则直接材料费用的 投料率可按下式计算:某工序在产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额X本道 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材料消耗定额假定前述长城工厂乙产品的直接材料投入为:第1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额32千克,第2道 工序材料消耗定额48千克,与加工进度不一致(第1道工序工时定额24小

10、时,第2道工序 工时定额16小时)。按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在产品完工程度为:第1道工序完工率= 32X50% / 80 X100% =20%第 2 道工序完工率=(32 + 48X50%)/ 80 X100% = 70%举例3: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的约当量有,成本陆续均匀发生,各生产工序在产品结存量较均匀 时,在产品按50%约当,与成本陆续非均匀发生,在产品结存数不均匀时按某工序在产品完 工率来算。其中的“均匀”与“非均匀”的标准是什么?均匀时按50%约当是何原理? 举个例子吧假设共四个工序甲、乙、丙、丁,在产品甲、乙、丙、丁的完工率分别为20%、40%、60%、 80%,也就是均匀发生,而结

11、存量均匀就是在产品数量差不多,假设甲、乙、丙、丁均为10 个,共40个,则在产品的约当量按在产品完工率来算为10*20%+10*40%+10*60%+10*80%=20 个,也就是40*50%=20个;如果不是均匀发生,设为10%,20%,50%,60%,则约当量按在 产品完工率来算为10*10%+10*20%+10*50%+10*60%=14个,就无法按50%来计算了。举例4:按工时分配有2种情况:1. 不分工序或各工序进度差不多的情况下:直接用在产品数量乘50%就得约当的成品产量;2. 分工序的情况下:第一工序耗用的工时数X 50% /总工时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第一工 序下的在产品相当于这

12、么多比例的完工产品;第二工序的算法是(第二工序耗用的工时X 50% +第一工序耗用的工时)/ 2;第三工序的算法是(第三工序耗用的工时X 50% +第一 工序耗用的工时+第二工序耗用的工时)/ 2,最后分别用这3个分配率X相应工序下的 在产品数量=每个工序下的在产品约当产量,最终得出该月在产品约当产量总额。按材料分配有3种情况:1. 产品不分工序或在第一工序时将材料一次投入:在产品数量直接=完工产品数量;2. 产品在每个工序一开始将该工序所需材料一次投入:第一工序耗用工时/总共时数=第 一工序约当率;(第二工序耗用工时+第一工序耗用工时)/总工时=第二工序约当率;3. 产品做到哪个程度就取多少材料,这种情况就是提问中所谓“分配原材料费用的投料程度 与分配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可以通用”:第一工序耗用的材料X50%/总耗用材料=第一 工序约当率;(第二工序耗用的材料X50%+第一工序耗用的材料)/总耗用材料=第二 工序约当率。此法与按工时分配的第二种情况几乎无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