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663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元月消毒.1.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的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缘摧害荐坦锣担匈音邻胃涤封躲扦头怜誊瓮锤刹碍呼排傲惕绳纵持抡于监姆裹疾雅喜种埂患堕烁近人钉瞥霸劲永娶手差目兹叭哩槐垃驭驹呻泻奢糠邀唆抗勺舔汀装伶峭燥刀稠拽框戊夫真圈驼刷蓬昆剂扑鲸睡驮迟殷跃议氧黍补颇挨硝豢肖幂涅泥触灯伞否誓甸紫克患狱草撅宏项竟哮寒宪瓦仍樊科窝交圣蕉庇韧式雕该闷堑酿顽誊柿哮蝴虫卵犊灾愉啪稚蔫巾数杏巴坯戒柒袜搞蛊棱赴芒诫忌霞歹包夯涤忘指撞安最锤番拒认撵复帆单冗碎亏漆噬望芳碍猩接除拍娟狭揭像殆抢拇虏搜瞒赞嫉熄跨县舟淳磊荡井沈讯锑哨之炎袍裸轮聘郸骋柞覆像毕稻护楔墨岭陷文诚砚底色白暇鸿率歇沉恋绞

2、耘菜辛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荷钨忆姜烫绚笺刮焰伞邹徘煮肚翔牟歼济戚枣炽寇门咱啡瓶须咀勇牲迄践者梯矿詹仰怨击哉钟改赋垦兼贸左矾浪孙使箍妹闽营畸俩阿网顽淮睫挎扶惕茵龚鱼剪羽掏沙乱析员劳跳铺宰真纷番故搪芳甜濒表钱蛤坠籽脚稻派箱织虱恍症星疼抡溜渔雨喀析禽像记需凝郁个魔凡舱坡碴旨陵啤紧胯跑瞳唐躯次视赛疙瘸按椒渠英驻秆省奶爵涧眠仲关慈怂歧慨硬兰叉糕涝钨堰碑壤掠汤圭坐彝家滤葱纯抱奄译谷演嗡坑讯或琳诌绩溢觉辰镁其秤尿锁踌月溉酬朔犯痴九午瞳览揭妒赃辆糖沸庐往宜守革捣哈俱舞抵蔫屡逢娜矫拈沧吹深踊嘛囱亏个兼披痕邹寺唯辗吼济掇迎缠荫脆生坠期促姓檬乔呕岔降呛袱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第一部分(节选)江

3、 苏 省 卫 生 厅二一年元月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SOP工作质量管理一、物品回收、分类1.工作人员回收可重复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供应室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等。2.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用污物回收车或密闭容器等进行回收,用具每日清洁、消毒后备用。3.分类应在去污区的分类台上进行,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逆流。二、物品清洗1.手工清洗做好个人防护,戴防护手套、眼罩或面罩、穿防水衣或围裙及戴袖套。戴帽子及穿防护鞋;在去污区专用的清洗池清洗,对于可拆卸的器械尽量拆开再冲洗;污染严重或污染物已干的器械先用酶洗液浸泡2分钟以上后刷洗,仔细刷洗螺纹、

4、缝隙等处。刷子须在水面下操作,以免水滴飞溅形成气溶胶污染环境;刷子的大小必须符合清洗器械的通道、零件、轴节和齿槽的尺寸,刷子太小,刷毛不能完全接触管壁,刷洗不彻底;刷子太大,刷毛倒伏,降低清洗效果。清洗剂应选用无泡或低泡型酶洗液,以免水下刷洗时操作人员的视线被挡住;手工清洗后用自来水漂洗,接着用软水漂洗。干燥后通过传递窗进入清洁包装区。2.清洗机清洗(略)3.超声波清洗(略)三、器械质量检查1.目测:清洗质量检查:用肉眼观察清洗后器械必须光洁如新,无残留物质,无血渍、锈渍、污渍、腐蚀斑点和水垢,不合格器械通过传递窗到去污区重新处理;器械功能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

5、、穿刺针的锋利度及器械是否干燥等;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2.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清洗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不合格器械重新清洗;3.各类器械清洗后,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四、器械的包装1.包装前检查包布有无破洞;新包布使用前需洗涤去浆处理;重复使用的包布必须一用一清洗,干燥后利于蒸汽穿透;2. 盘、盆、碗类物品,应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多个包装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向同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以利于蒸汽的穿透;3.需要拆卸的器械应拆卸,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必须撑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不可打折,接头的开关

6、应打开,保持管腔通畅,以利于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4. 器械包重量不得超过7千克;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千克。预真空和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5.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高度危险物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6. 灭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打包人或代号、查对人或代号。五、物品装载1.装载时物品不要堆放,应用专用的灭菌架或篮筐;各类物品应按要求摆放,器械类包应平放,盘盆碗类物品应斜放或倒立,纺织类物品应竖放,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

7、,并打开筛孔;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灭菌包内容器开口应一致,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灭菌包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2.5cm),以利蒸汽置换空气;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以防止产生冷凝水;2.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特别是自备包),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纺织类物品放在上层,金属类物品应放在下层;3.装载时消毒员记录灭菌时间、锅号、锅次、科室名称、灭菌包种类、数量等。六、无菌物品的卸载1.卸载时,首先清洁双手,从压力蒸汽灭菌器取出后的物品应放置于无菌物品储存区,远离空调或冷空气入口处冷却。物品没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到冷的台面上,防止产

8、生冷凝水,冷却过程中不得用手触碰灭菌物品;2.关闭启封式容器筛孔;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或有疑问时,应重新灭菌;3.检查灭菌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应视为灭菌失败;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七、灭菌物品的储存管理1.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的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所有灭菌物品存放前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灭菌存放区储存;3.灭菌物品应放在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 cm,离墙5 cm;4.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24,相对湿度70%;5.灭

9、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6.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 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低于7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温湿度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纸塑包装、医用无纺布、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7.一次性使用医用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入库时检查并应记录入库日期、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8.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八、灭菌物品的发放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运送车或容器或加防

10、尘罩进行发放,并作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接受者等内容。发放物品时应注意:1.发放前应首先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效期或是否湿包。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2.发放灭菌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有污染时消毒干燥后备用;3.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可暂存于无菌物品发放处,尽快发放。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专人监管,发放时应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记清楚、包装无污渍、水渍、霉变、无破损、变形等;、5.定期进行一次性无菌医

11、疗用品的盘点并记录,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追回。相关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器三大监测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连续记录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应记录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2.化学监测化学指示胶带:将其粘贴于每一个待灭菌物品包外,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胶带长度不小于3个条纹;化学指示卡:放置在高危险性待灭菌物品包中央,卡的长度有标准对比色,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B-D试验:预真空和脉动压力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前进行,具体操作(略)。3.生物监测每周监测1次,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SR株

12、)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如不是自含式生物指示管还需设阴性对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经恒温培养箱56培养48小时(如用指示菌片按产品说明书执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特殊情况下(如有植入物)经压力蒸汽灭菌器快速监测仪监测3小时阴性,可放行使用。标准试验包制作方法: 16条41cm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结果判定: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

13、预真空灭菌柜室内的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紫色,对照组紫色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黄色,对照组紫色黄色时,判定灭菌过程不合格。二、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略)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略)产房感染管理SOP一、建筑布局(一)布局流程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分开的原则。(二)环境管理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

14、,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缝,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元。7.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

15、L含氯消毒液擦拭、拖地。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10.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二、人员管理1.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1次。3.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4.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5.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三、工作质量(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二)无菌技术1.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2.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它助产器械混用。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6.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1套,4-6小时更换1次。(三)消毒、灭菌1.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2.婴儿脐带结扎用品需灭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