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66017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复习声的世界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声的世界基本内容:1. 发声体在振动2. 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结合运动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 常识性了解回声及其应用。5. 能灵活区分什么是乐音和噪声。6. 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7. 控制噪声的方法。8. 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特点和应用。二. 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三. 难点:(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2)结合本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语言叙述性的。【内

2、容精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中国古代声学的产生是与乐器的制造密切相关的。石制的磬、陶制的钟、芦管编排的苇龠、土制的埙等等,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夏商时期,已有了铜制的铃、钟、编钟、皮制的鼓。在乐律方面,半音是在商代产生的,七律音阶是在周初出现的。所以,后来由传教士把中国人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介绍到欧洲时,欧洲人音乐家、小提琴家、声学家都惊动一时,他们简直把朱载堉当做“神”来看待。比利时皇家乐器博物馆馆长,声学家马隆(M.V.Mahil

3、lon)在1890年郑重地说:“在乐律方面中国比我们更为进步”。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高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这个人高声喊叫,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大、响亮。而在说这个演员唱的是花腔女高音,这里的“高”音指的音调高。在物理学里对噪音的定义是: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噪声具有相对性并非绝对。这是从物理和环保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噪音。一般来说:凡是不愿听的声音都是噪音。办喜事放爆竹有人喜欢,有

4、人听了心烦,半夜里有人在唱歌放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休息,对这些人来说也是噪音。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_。2.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_,真空_传播声音。3.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_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_,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4. 乐音特征是:_,_,_。其中音调跟_有关,响度跟_,_有关系。5. 噪声减弱的途径有:_,_,_。答案:1. 振动,介质。2. 得

5、快,不能。3. 晚0.1秒,不到0.1秒。4. 音调、响度、音色、发声体的频率,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5.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学习本章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要知道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做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要知道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还要知道回声现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对于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也要有所了解。例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_中不能传声。分析: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怎么能传

6、到人耳呢?这是因为声源和人耳之间存在着传播振动的介质空气。声源的振动,使周围空气产生类似于水面波的声波。声源振动的能量通过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不仅空气能传播声波、别种气体、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波。如果发声体的周围没有传声介质,人们就不会听到声音,所以说真空不能传声。答:此题应填真空。例题2: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水中比在钢铁中传播得快(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小。分析:因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选项(A)的内容是正确的。依照声音靠物质

7、传播的道理,可知选项(B)是错误的,又因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空气里的四倍半,而在金属里会传播得更快,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达20000次,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85次到1100次,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答:此题应选(A)。例题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而产生的,声音要靠_传播,_不能传声,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要听到回声,障碍物距发声体最近距离应该为_。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要靠介质来传播,真空是不能传声的。15时声速是340米/秒。声音在

8、0.1秒内传播的距离由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可知:S=Vt=340米/秒0.1秒=34米回声是发出的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又返回后听到的声音,所以障碍物距发声体最近的距离为17米。答:此题应填振动,介质,真空,340米/秒,17(米)。例题4:对离你10米远的高墙喊话,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到达你耳需要的时间是_秒,此时你_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因而回声和原声_。分析:人与高墙相距10米,喊话声音来回传播的路程应是20米,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因为这时间t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答:此题应填0.059,不能,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例题5: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

9、40米,从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时速度是( )(A)340米/秒(B)680米/秒(C)227米/秒(D)无法确定分析:子弹击中靶子的声音传到打靶人耳中所需时间:上式中S为靶与人的距离,V2为声音的传播速度。由题意可知子弹离开枪口到击中靶所经过的时间t1应为1.5秒1秒=0.5秒。因此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答:此题应选(B)。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小物体振动得越慢

10、,音调越低。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同是乐音, 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因为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除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三要素之一。因此,即使用胡琴和小提琴演奏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人们也可以分辩出来,感觉到它们的不同。例题6:用纸片刮动梳齿,纸片就振动,发出声音,很快刮动梳齿比慢慢刮动梳齿,纸片振动得_,快刮时,纸片发出的音调_。分析:用纸片刮动梳齿,

11、振动的发声体是纸片,纸片刮得快它振动得快,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越高。答:此题应填快,高。例题7: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分析:日常用语中涉及声音时用的“高”、“低”,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响度,又如女高音歌唱家、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由此来判断选项(C)是对的,选项(D)是错误的。音调和响度是关于乐音的两个不同的要素,要理解它们各自的意义,加以区别,不得混淆。选项(A)和(

12、B)是错误的。答:此题应选(C)。例题8:让钢琴和胡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胡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B)它们的音调不同(C)它们的响度不同(D)它们的音色不同分析: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钢琴和胡琴都发出C调的“do”,但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很容易把它们加以区别。答:此题应选(D)。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例题9: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是_和_。分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

13、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答:此题在填杂乱无章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例题10: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某运动员的成绩是10秒。那么实际成绩是多大?分析:计时员听到枪声时,运动员早已跑了一段时间,实际成绩应当加上这段时间。解:设声速此时为340米/秒,应加的这段时间t为:答:此人百米跑的成绩应为10.3秒。例题11: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解答:无线

14、电波大约每秒钟传播30万公里。因此,可以认为两处的收音机是同时响起最后一响的。声速为340米/秒,如果远处楼房距离小玉有34米远,小玉听到那里传来的声音已经是晚了0.1秒,就已经能区分开了。这样,两台收音机同时发出的声音,都在不同的时间里传到小玉的耳朵里。【动脑动手】一. 填空题1.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_。2.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3. 声音能够在_、_和_中传播。_不能传声。4.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5.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决定的,_越大音调越高。6. 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7.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和_。8.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时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如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音器,这是_。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这是_。在嘈杂的地方戴上耳塞,这是_。二. 选择题1.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