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65593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肇庆学院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班别: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2、 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 实验仪器DZX-1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 一个、TDS 1002 示波器 一个、数字万用表 一个、色环电阻 一个、螺丝刀 一把、导线假设干三、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响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图1 射极跟随器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1、输入电阻Ri 图1电路

2、 Rirbe(1)RE 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负载RL的影响,则 RiRBrbe(1)(RERL)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RB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2所示。图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其中,RL的测量值为0.995,取1.00;R的测量值为1.98即只要测得A、B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i。2、输出电阻RO 图1电路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S,则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RC低得多。三极管的愈高,输出电阻愈小。输出电阻RO的测试

3、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O,再测接入负载RL后的输出电压UL,根据 即可求出 RO 3、电压放大倍数图1电路 1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响的结果。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倍,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4、电压跟随范围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O跟随输入电压ui作线性变化的区域。当ui超过一定范围时,uO便不能跟随ui作线性变化,即uO波形产生了失真。为了使输出电压uO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uO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用交流毫

4、伏表读取uO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U0P-P2UO四、实验内容 1、听课。动手做实验前,听指导教师讲课,知道实验过程的本卷须知,掌握各测量器材的使用方法。2、按图2组接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接通12V直流电源,在B点参加f1KHz正弦信号ui,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反复调整RW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使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然后置ui0,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得的原始数据记入表1。表1 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UE、UE和UC以及流过RE电流IEUE(V)UB(V)UC(V)IEmA6.557.3112.002.4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RW值

5、不变即保持静工作点IE不变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u 接入负载,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调节输入信号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uo,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用示波器测Ui、UL值。将原始值记入表2。 表2 Ui、UL的值和电压放大倍数AuUiVULVAu1.2901.251 图3 示波器波形图截图3、测量输出电阻R0接上负载RL1K,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将原始值记入表3。 表3 空载输出电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和输出电阻R0U0VULVRO(K)1.2711.2434、测量输入电阻Ri在A点加f1KHz的

6、正弦信号uS,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分别测出A、B点对地的电位US、Ui,将原始值记入表4。表4 A、B点对地的电位US和Ui以及输入电阻RiUSVUIVRi(K)1.2941.2565、测试跟随特性 接入负载RL1K,在B点参加f1KHz正弦信号ui,逐渐增大信号ui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并测量对应的UL值,将原始值记入表5。表5 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时的Ui和UL值Ui(V)1.322UL(V)1.282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数据处理 将表1至表5的测量原始数据按三位有效数字对应填入表6至10。表6 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UE、UE和UC以及流过RE电流IEU

7、E(V)UB(V)UC(V)IEmA6.557.3112.02.40 表7 Ui、UL的值和电压放大倍数AuUiVULVAu1.291.250.97 表8 空载输出电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和输出电阻R0U0VULVRO(K)1.271.2424.2表9 A、B点对地的电位US和Ui以及输入电阻RiUSVUIVRi(K)1.291.2683.2表10 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时的Ui和UL值Ui(V)1.32UL(V)1.28表7中,Au=UL/Ui=1.25/1.29=0.9690.97 表8中, =1.27/1.24-1*1.00*103=24.19K24.2K 表9中, =1.26/1.29-1.26*1.98=83.1683.2 2、数据分析 由24.2K, 83.2可知,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由Au=0.97可知,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响的结果。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倍,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六、 实验结论1、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2、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七、实验感想1.万能表不能测高频交流电。2.测量点要尽量短。3.直接测量电流不可行,可计算其两端电压,测量其两端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