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6407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艺术综合教育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综合教育课程复习资料一、审美活动指一切以事物的审美信息为对象的活动。包括感美、创美、识美三 种基本活动。二、美育的中心任务是掌握美的规律。三、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作者是黎锦晖。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包括实践原则、启蒙原则、和谐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和符号化原则。五、音乐艺术的特征包括抒情性特征和描绘性特征。六、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哥雅。七、毕加索的代表作是亚威农的少女 。八、儿童戏剧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其容量、场次来分,有多幕剧 独幕剧、 场景剧。九、“自然向人生成进程规律”体现在审美中,是指各种事物与现象应具备人的 本质特点才能算美。十、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同其他心理

2、现象一样, 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 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十一、造型艺术包含有绘画、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 十二、学前儿童绘画的原则兴趣原则。十三、直感陶冶就是直接的审美活动。这个原则的意思就是说教育者应该使受教 育者在直接的审美活动中去感受美、理解美和接受美。十四、视觉艺术主要指美术。 从宽泛的概念出发, 美术是利用一切造型手段创造 出来的带有形象的艺术的总和。十五、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 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和观众的心理顺序, 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

3、构思组接起来。 十六、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是指从出生到18岁的个体在感知、认识、体验音乐的过程 中表现音乐美感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包括作为审美心理前提的审美态度、作为审美心理 基础的审美能力、作为审美心理表现的审美情趣。十七、成为审美的人必须具备审美的人必须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的人;美的 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能够感受美和表现美; 审美的人, 必须具有美的理 想并热情追求这个理想。十八、可以通过一下三方面实施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提高幼儿欣赏水平,通过老 师的讲解和分析来增进幼儿的理解力;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提问加深幼儿对作品的 鉴赏力;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十九、戏剧艺术具

4、有哪些表演性、冲突性、假定性等审美特征。 二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步骤应包括确定同构活动的目标(分析教 材);选择同构教材;分析教材,确定同构活动的目标;根据同构特点选切入点,建构 活动过程;同构活动的经验准备和时机。二十一、从超越功利目的; 克服认识障碍; 创设自由的审美情境理解“美育的主 体心态应坚持施受自由”。二十二、坚持在以直觉体验为基础的、 艺术作品之间的形式同构或同形同构, 包 括色彩、线条、构图、音韵、旋律、节奏等要素,用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构 成的整体画面是同形同构从音乐欣赏切入, 感受、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旋律和节奏, 继而发现文学和美术中的旋律和节奏。同构内容

5、的建议步骤是:1、体验和认识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这是音乐活动的目标。2、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和朗诵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节奏和语音的升降起 伏。3、在节奏的伴随下做动作画面。4、在旋律的伴奏下,先根据旋律做韵律动作,再把声音与动作的感觉画成 画。5、三种艺术品之间的相互选择与匹配。 二十三、美育的活动方式应重在直感陶冶 二十四、审美的态度是指超越功利的态度 二十五、儿童剧魔鬼面壳的作者是任德耀 二十六、综合器乐艺术形式欣赏包括舞剧音乐剧、戏曲音乐和歌剧 二十七、从理解立意和主题欣赏美术作品 二十八、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是认识功能 二十九、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有境创设 三十、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

6、,包括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三方 面的内容。 三十一、婴儿早期感知觉的发展,对声音、色彩、形状的敏感性是婴儿对客体作 出早期审美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 三十二、中国绘画按画科分,可分为山水、水墨、写意、花鸟、白描、人物。 三十三、我国现代的美术电影包括动画、木偶、折纸、剪纸四个片种。 三十四、识美是对美的形式、美的内涵及审美标准的评价 三十五、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 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 写出物象 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三十六、折纸片是我国独创的美术电影片种,始创于 1960 年。它源于幼儿折纸 手工,其中的人物、布景都是用硬纸折叠粘制而成,通过逐格拍摄方法摄制。 三十七

7、、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表演塑造形象的艺术。具体指音乐和舞蹈。 三十八、美的规律(或审美标准)是运动与生气;秩序性与规律性;体现人的本 质;体现人类实践活动与活动结果 三十九、正确选择美术欣赏作品应注意选择形式感强的美术作品;选择大量的山 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 择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 使孩子们从美术的各种表现方 式中感受到各种形态的美。四十、戏剧艺术具有以下美育功能1、戏剧艺术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感染力,能激发人们去体验和思考,感受和领悟 戏剧精神,从而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精神指向。2、剧场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场,戏剧艺术的舞台氛围与剧场氛围的融合,交织, 使戏剧艺术有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判断美的能力的

8、共时性效应的功能。3、戏剧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语言技巧具有艺术示范的功能。4、戏剧语言的精练性、优美性和潜台词,还能增强人们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 能力。四十一、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是重于情感的抒发和表现;以鲜明的节奏取胜的艺术;在 时间过程中流动的艺术。四十二、 形式情感的同构包括以下内容: 情感与色彩的同构; 情感与旋律节奏的 同构;情感与色彩与旋律节奏之间的同构;情感与色彩、构图以及旋律的匹配包括线条构图与情感同构、色彩构图与情感同构、视觉情感与听觉情感匹配 四十三、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包括:声乐欣赏、综合艺术形式欣赏和器乐欣赏 四十四、赏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面内容:格尔尼卡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

9、成,画面由几组场面和人物构 成。位于画面中心的那匹仰天长啸的战马。 只见它怒目圆睁, 鼻子猛烈地抽搐 着,那夸张的马嘴,露出了短剑般的舌头,正在竭尽全力地嘶鸣。马的下方, 躺倒着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他的身躯与他手中的武器一样, 已 经残缺不全, 但那只紧握利剑的手, 似乎在表示人民不会轻易放下武器, 誓与残 暴决战到底。一个瘦骨嶙峋的母亲,双手托着惨死的婴孩,仰目苍天,欲哭无 泪。一位妇女从高高的窗口中伸出长长的手臂, 手持一盏油灯, 似乎想要照明 眼前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从燃烧着火焰的房子里又掉下来一位妇女, 她那面孔因绝望而变了形, 那双痉挛的双手, 似乎在祈求什么。

10、 表情麻木的牛 头和那盏犹如太阳的电灯。理解: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 恐怖, 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 角和弧的交错, 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 画面沉重又压抑, 充满了悲剧 气氛。公牛象征残暴和黑暗; 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 闪亮的灯火象 征光明与希望。 画面里没有飞机, 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 恐怖、痛苦、 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 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撕裂长空。 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 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 的代表形象。 四十五、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 戏剧

11、审美表现的手段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人类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剧本,是两干多年前古希腊戏剧家们演出时的文学依 据,它们具有举世公认的极高艺术成就。 古希腊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戏剧时, 穿着 戏装和高底靴, 戴着面具, 在符合声学扩声原理的专业圆形剧场中演三。 古希腊 戏剧历经发展, 始终保留着演员和歌队同台演出的式样。 古希腊的圆形剧场也成 为西方剧场的典范建筑样式。 在古希腊戏剧演出的过程中, 人们甚至利用专门的 机械装置释放奇幻效果来体现神话题材作品所需要的神迹内容。 不难看出,古希 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 它在审美因素构成上包含了文学、 表演、化妆、服装、 布景、建筑音乐等多种审美元素。四十六

12、、 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戏剧演出是不可复制的艺术。 同一出戏曲同一批演 员在不同的时发演出也会有许多差别, 这已人所共知。 而且, 这一点增加了戏剧 的辞秘感。 舞台上常常弥漫的梦幻的感觉, 使戏剧这样一种直观性的视听艺术也 扩展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些特殊的舞台处理则为扩展这样的想象空间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在儿童剧魔山中,数字界以一种魔幻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而将不可能的虚幻变成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直观的现实, 但它仍是虚幻的, 引人 遐想。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 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

13、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 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 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启发幼儿观察、 发现 自然界的变化, 感知春的意韵, 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 以 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 分析、 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并且孩子们充满 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 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 并且能根据变化 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 面的经

14、验在活动展示出来。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我根 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 万物生长的作用。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 感受散文诗的优美, 进而丰富 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 诗句“亲爱的小鸟们, 你们说得都对, 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 但我能给春天

15、的大地带来万紫 千红”。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 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六、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 本次活动中, 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 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 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 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 雨的色彩散文诗

16、的情景, 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 现代 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 使幼儿对春天、 春雨更加了解和熟 悉。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 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 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 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七、学法 :1 、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本次活动中, 幼儿通过观 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 感知春天的意韵, 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 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