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61668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婉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2、。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的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

3、心。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

4、睛”教案设计理念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1.本课教学重点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3.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5、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4.金钥匙学法指导贯穿始终,了解前后内容的联系,知道交代背景的重要。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教学重点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

6、的“大眼睛”。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拍摄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点评: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预设:根据学生回到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句子:(1)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

7、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2)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一群要走路上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更能打动你?为什么?能不能结合一个词来谈。(点评: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山里孩子们每天上学路途的艰难和遥远)2.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艰难的求学之路吧!(课件出示:孩子们的上学路)他们就是跋涉在这样的路上呀,你们看后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把感受送入句中再读读这句话。(点评: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朗读打好基础)(课件出

8、示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学生谈感受,读句子。师:能给蜿蜒换一个词吗?(崎岖、弯弯曲曲、狭窄)师:这段话中出现了因为,那就应该有“所以”。谁能用上“因为”、“所以”,再来说说这段话。(点评:通过换词理解孩子们上学路途的艰险,因果句式让孩子理清段落结构)(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学生谈感受,读句子。3.请同学读这几句话。师:此时记者解海龙和我们一样,看到这群年幼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去上学表现的是如此坚强与坚定,他万分感动,万分震撼,他与孩子们同行,走在上学的路上,走进了教室

9、(学生接读后面内容)4.师:刚才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寻到了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了什么?(作者拍摄这张照片的背景。)这就是这课书要送给我们的一把金钥匙。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金钥匙内容: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点评:金钥匙是一课书的学法直到,让孩子们了解这种阅读方法)5.是的,当作者了解到孩子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奔波在求学的路上时,他注视着这双大眼睛(课件出示“大眼睛”照片),他说这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看到这双大眼睛他想到了很多很多。6.请大家自学课文25自然段。(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2.你

10、从哪些句子看出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用“_”画下来。3.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7.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读出小姑娘对学习的渴望。8.学习第三自然段:谈完感受送进句子读。9.请大家一起来看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课件播放孩子们的艰苦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看完这组画面你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就把心中的话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师: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也担心会失去呀!所以作者说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板书:渴望和忧郁)(课件出示:这双大眼睛渴望着,忧郁的是。)师:你可以结合前面了解到的背景资料或课外资料填一填。请女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再来读读这段话

11、。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这真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点评:引导孩子细细的默读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抓住描写“大眼睛”的特点的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作者在面对这张照片会产生这样的联想)10.这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仅仅只有一双吗?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这双大眼睛向我们诉说着他们需要关爱。大眼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们要读书!就让我们通过朗读唤起所有人对这些孩子的关爱吧!全班合作读25自然段。11.照片中的“大眼睛”仿佛在深情地诉说、热切地呼唤,它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所以这张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

12、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同桌一起填一填下面的句子。看看你又了解了什么?课件出示:这张照片激起了()人的爱心,()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元人民币。()因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学生:有更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了,社会各界的人们都向孩子们献爱心。)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吧!(点评:让孩子们通过这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数字感受照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师:一起说说为希望工程忙碌的人们。请同学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课外延伸你们想为希望工程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13、?学生自由发言。(点评:通过这双大眼睛,唤起孩子们的关爱之心。愿意为希望工程的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教师总结五、作业1.查找“大眼睛”苏明娟近况的资料或了解更多关于“希望工程”的资料。2.积累描写眼睛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本上。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熟悉背景,帮助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阅读、勾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作好铺垫。2、朗读抄写,联想感悟。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我先让学生看插图,谈谈这是怎样的一双大眼睛,你联想到了什么。然后再读文,抄写自己喜欢的“精彩段”,看看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联想的内容和我们大家的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感受故事背景的重要性。3、升华情感,努力实践。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进行讨论。如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投入到帮助贫困儿童的实际行动中。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及教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