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认识实习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6136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认识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认识实习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认识实习报告煤及煤层气0902学 号: 310902050221指导教师:实习时间:目 录1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1 矿井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实习目的413实习要求42煤层剖面描述52.1 煤层剖面描述52.2 分层岩性特征及物理特征523煤层剖面图的绘制73采煤方法93.1 采煤方法概况93.2 采煤方法评价94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114.1 采区准备方式类型114.2 采区巷道布置115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125.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25.2 矿井基本巷道146矿井通风与安全156.1 矿井通风156.2 矿井安全187实习体会247.1心得与体会241前言2011年

2、11月,我们09煤及煤层气全体同学在刘晓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汽车到我们的 实习地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矿进行煤矿认识实习。这次实习是我们大学第一次到煤矿 现场,大家都显得格外激动兴奋。1.1 矿井概况1.1.1 位置与交通寺家注矿井隶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地 在县城西南约7km处,昔阳县城距阳泉市约30kiiio本区铁路交通条件优越,石太铁路沿桃河经过阳泉矿区,石太线为阳泉矿区煤炭外 运的主要干线,经电气化改造和完善Fl动闭塞后,年运输能力可达70Mt。石太线上白羊 型站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最大H解体能力3000车。另外,阳涉铁路通过本区,该线 已全部建成通车,采

3、用内燃机车牵引,并预留电力牵引条件,该线最大年输送能力为 17Mt,为阳煤集团部分煤炭分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直接为该矿的建设和煤炭的外运服 务,本矿井铁路专用线在阳涉铁路昔阳站接轨,目前就接轨事宜己达成初步协议。本区公路交通便利,阳泉至黎城的二级公路通过本区,公路以昔阳县城区为枢纽,呈放射状伸 向四方,除阳泉至黎城公路外,昔阳至左权、赞皇、寿阳、邢台、长治等均有公路相通,区内公路 遍布,97%以上的村庄可通汽车。下面附交通位置图。1. 1.2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侧,从外国地形来看,西部石干峰地层的地形较高,组成 太岳山,东部则为奥陶、寒武系地层组成的太行山脉,昔阳县境内的白羊山、沾

4、岭山、 菜岭山均系太行山支脉。沾岭山东部为松溪河流域,一般河窄谷深,沟谷纵横发育,切 割甚深。井田内地形为西高东低,最高处为龙王庙山,海拔+1613.3m,最低点在巴洲乡 附近,标高+863m,高低相差7501n左右,一般相对高差100200nb属构造剥蚀成因, 河谷、高山相间的低中心地形。1. 1. 3地质概况1.1.3.1 地层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由东向西出露地层为由老至新。于勘探区东部区外 大面积出露奥陶系地层: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分布零星;区内二 迭系石盒子组地层广泛分布.,二迭系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地层出露于勘探区西缘; 新生界复于各个时代基岩之上,现就

5、勘探区从奥陶系至第四系地层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2)根据岩性,可划分为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上段两部分。峰峰组厚188.76m,上部以灰色、深灰色石灰岩为主,中部为灰色豹皮灰岩及石灰 岩、裂隙发育,底部为石膏带。上马家沟组揭露厚度107.03m,属上马家沟组上部,主要为灰色石灰岩。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全厚18.5046.0m,东南厚、西北薄。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主要由浅灰、 灰色细砂岩、泥岩组成。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本组为重要含煤地层之一,以Ki砂岩为基底,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全厚90.3 143.8mo 含 81、82、8八 9 上、9、11、12、13、14、1

6、4 下、15、16 号等 12 层煤,全区比 较稳定,可作为良好的标志层。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L)以K:砂岩为基底,连续沉降于太原组之上,厚42.673.9m,主要由灰、深灰色砂 岩、砂质泥岩及煤组成。含1、2、3、4、5、6号等6层煤。5)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J)底界以Ks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顶为Kio桃花泥岩顶界而。全厚110150m,分 为绿色地层、黄色地层两段。6)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区内大面积出露。标志层Kn狮脑峰砂岩,围绕山脊呈带状分布。区内出露总厚度 450nio7)二迭系上统石千峰组(P?2)厚122.6160.2m,基底砂岩K13为暗紫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

7、厚0.77.0m。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J)出露于勘探区外西侧,厚度不详。为一套砖红色,薄板状及中厚层状细砂岩组成。9)第四系(Q)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基岩之上,分布于山顶、山坡及沟谷中。勘探区东部分布面积 广,厚度大,中西部分布零星。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由红棕色、红黄色黄土状亚粘土组成,并含有钙质结核。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为浅黄、黄灰色亚粘土或细砂土。中、上更新统总厚。20m。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安平河、巴州河及洪水川等较大河谷中。为现代冲枳、洪积物。 由砂、卵石及粉砂土组成。一般厚度515m。1.13.2含煤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8、二迭系下统山西组, 其中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平均厚约60m),含煤地 层总厚168.24m,共含煤18层,煤层总厚13.46m,含煤系数约8%左右。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厚90.3143.80m,平均厚约111.33m,主要岩性为深灰、灰黑色 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灰色砂岩组成。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4层,为本区中 演含煤地层。按其岩性、岩相特征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下段自K1砂岩底至凡灰岩顶, 厚80m左右,含11、12、13、14、14下、15、16号共7层煤,15号煤全区稳定可采, 其它煤层无开采价值;上段口 R顶至K7底,厚约35m左右,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

9、、 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中粗砂岩组成,含8、9两个煤组共6层煤,8、8人9号煤具 有开采价值,煤系地层综合状图见图1。1.1.3.3地质构造本井田基本呈一单斜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井田走向为西北,向西南倾斜,地 层比较平缓,倾角一般为5。10 ,局部褶曲地段倾角12。20。,区内以背、向斜交替 出现的褶曲构造为主;断层较少,一般落差多在20m以内;井田北部陷落柱较发育,对 煤层破坏较为严重。从整个井田来看,构造复杂程度中等。L 1.4井田邻近地方煤矿概况矿井邻近的地方煤矿有:黄岩汇、坪上、运裕、张庄镇联营、麻汇、白杨岭、白村、 毛家沟、阳胜等煤矿。黄岩汇煤矿为地方国有,运裕、坪上煤矿为有限责

10、任公司,其它 为乡、镇办及乡镇联营煤矿。其中毛家沟及白村煤矿在矿井井田的北部边界内。期利用主斜井、副立井及中央进风井进风,中央回风井回风:矿井生产后期,分区 布置后期进、回风井。1. 1.5瓦斯井田地处阳泉矿区昔阳新区,由于地质勘探过程中井田的瓦斯参数测定资料较少。寺家 庄煤矿主采15#煤层,抚顺分院自2006年10月份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瓦斯参数测定工作, 并对影响瓦斯含量分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基本查明了井田瓦斯分布规律及其含 量,为寺家庄煤矿今后的瓦斯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瓦斯分布情况看,向斜釉部瓦 斯含量高于其它区域,太原组煤系地层高于山西组煤系地层,煤层埋藏较深的区域瓦斯 含量高于埋

11、藏较浅的区域。1.2实习目的煤矿认识实习是煤矿主题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部分后结合以前所学内容进行的 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实习,是一次较为深入的认识实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其目的是:1 .通过实习:使我们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 人、匚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 的决心。2.使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 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 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

12、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 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4.为独立编写实习报告搜集资料,养成良好的编写报告的习惯,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1.3实习要求(1)遵守国家法令和实习矿井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 规定,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 全。每个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队纪律,按时参加实习期间的一切教学实践活动,不得 无故旷课、迟到、早退。(2)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以及编写实习报告,培养看图,查阅技术资料、编写 技术报告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H记 及有关资料及数据

13、不得丢失泄密。(3)实习期间应认真作好实习笔记,并绘制有关插图,及时消化学习内容,不懂要虚心向教师、现场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4)为提高实习效果,做充分的准备,复习采煤概论、采煤学相关内容, 观看采矿模型等。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交出实习报告和实习小结。(5)注意保健卫生,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大学生良好 的形象,爱护学校和集体的名誉。(6)因病、事假,两天之内,由带队教师批准,两天以上报学院领导审批,一周 以上需报学校领导审批。2煤层剖面描述2.1 煤层剖面描述本井田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 其中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14、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平均厚约60m),含煤地 层总厚168.24m,共含煤18层,煤层总厚13.46皿 含煤系数约8%左右。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厚90.3143.80m,平均厚约111.33m,主要岩性为深灰、灰黑色 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灰色砂岩组成。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4层,为本区中 演含煤地层。按其岩性、岩相特征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下段自K1砂岩底至凡灰岩顶, 厚80m左右,含11、12、13、14、14下、15、16号共7层煤,15号煤全区稳定可采, 其它煤层无开采价值;上段顶至K7底,厚约35m左右,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 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中粗砂岩组成,含8、9两个煤组共6层

15、煤,8、8八9号煤具有开采价值,煤系地层综合状图见图1。2.2 分层岩性及物理特性本井田基本呈一单斜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井田走向为西北,向西南倾斜,地 层比较平缓,倾角一般为5。10 ,局部褶曲地段倾角12。20。,区内以背、向斜 交替出现的褶曲构造为主:断层较少,一般落差多在20m以内:井田北部陷落柱较 发育,对煤层破坏较为严重。从整个井田来看,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在此作为重点分 析如下:231木区内褶曲发育,轴向主要为近南北向及北东向两组,其次有北西向及东西向。南 北向的一组褶曲主要分布于中、东部,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形态。主要特征为排列紧 密,间距约1000m,两翼不对称,向斜东翼较陡,倾角可达23,西翼较缓,倾角一 般为10。左右:背斜轴部开阔,产状平缓.北东向的一组褶曲,主要分布于勘探区的 西北及东南,主要特征为排列较疏,间距约1500m,两翼多不对称,南东翼较陡,北 西翼较缓。2. 3. 2断层区内断层较少,落差不大,多为走向北东及北杯东,倾向北西之正断层。集中分布 在勘探区的东部及东南边界附近。地面所见落差5m以上者20多条,施工中有新旧钻孔 14个孔遇见断层。井田范围内落差10m以上的断层共计19条。2. 3.3陷落柱全井田123km2范围内已探出的陷落柱共166个,陷落柱密度为1.32个/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