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资料及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15968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知资料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知资料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知资料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知资料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知资料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知资料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知资料及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文二则.课外古诗背诵【原文】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沙白似雪,映白了回乐城旁边的烽火台,月色如霜,笼罩受降城。后两句抒情。不知何处响起芦笛声,引起征人的悲伤,整夜地盼望归家。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骘(zh):安排;定。如:评骘。辟:1.(p)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透彻。如:精辟。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排除。如:辟邪。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谒(y):谒见。涿(zhu):地名。辄(zh):总是,就。便(bi

2、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悫(qu):恭谨,诚实。藉:1.(ji)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践踏;侮辱。盛多;杂乱。二、词语识记辟:征召。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选举:选贤任能。三、预习效果反馈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举茂才: 不受私谒: 吏人

3、奏记及便宜者: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5.填空。四知选自于 ,作者 , 史学家,字 。私心,选自于 ,主人公是 , 是复姓。.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范晔,字 ,南朝宋时著名 ,主要作品 。2.后汉书以 为体例,与 、 相同。它分 、 、 ,合为百篇。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四知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私心(二)段落层次四知1.开头到“密愧而出”: 。2.“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私心1.开头到“亦以此见轻”: 。2.“或问伦曰”到结尾: 。(三)写作特点四知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4、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私心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三、古文今译四 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5、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

6、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私 心(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7、;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

8、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一)重难点句子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本句为后文王密夜访作了铺垫。2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本句中“虽”表示转折,是“虽然”的意思。“竟”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译文为“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本句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二)对私心的诠释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然后作者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

9、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当堂练习1.解释加粗词语。(1)闻其贤而辟之 (2)辄叱遣之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同步达纲练习】.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85分)一、基础题(8分)1.解释加粗词语。(8分)(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君不知故人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4)然少蕴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何谓无知?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3)昔人有

10、与吾千里马者。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二、整体感悟(6分)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 2.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分)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2分) 三、课文阅读题(21分)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2)然少蕴藉( )(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8分)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