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15965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1、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 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察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地质勘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 设计质量。2、为了保证地质勘察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 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 2006367号)和 2007 年第三十二次专 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察设计的有关 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了本 办法。3、该办法指出的检查事项

2、,主要是审查单位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未包括 勘察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察与调查内容,不能替代勘察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 查验收。4、该勘察外业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 勘察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察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第二章 验收程序1、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勘察监理单位)验收、 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2、勘察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单位内部部门自 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3、勘察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初步勘察外业工作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 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

3、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4、勘察外业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 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勘察初步结论及对各专业设 计建议、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勘察单位的部门自检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应 作为勘察外业工作报告的附件。5、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调查 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顺 序进行。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 组织现场核查。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单位, 设计单位应有接受或验收报告

4、;多家勘察单位同时工作时,应由一家负责汇总并 协调相关工作。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 告,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第三章 总体要求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达到了 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级配合理,人员进场、退场安排得当,勘察人月数满足工 作量要求。2、拟定的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 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3、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勘察计划具有较强 地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质勘察与其他专业调查之间,工序衔接妥当,阶段划分合 理,分工清晰,责任明确,

5、阶段目标易于控制。4、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等工作量布设原则正确,重点突出,深度、广 度符合勘察规范要求,基本揭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能为拟定工程方案及方案比 较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5、外业资料收集齐全,各种记录规范、详细,所有勘探作业点实测了坐标、 标高,计算了对应路线桩号及横向距离。6、地质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内部验收、监 理验收、外部验收、报告编制、成果审定(单位内审和咨询单位审查)的程序进行。7、地质勘察工作应细化勘察单元、增强勘察针对性、提高勘察效益、节约 勘察时间,消灭设计与勘察脱节、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目的脱节的现象。8、定性评价工程场地修筑公路工

6、程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对生态、 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9、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 限值,包括斜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岩土体及水体对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后 期变化的预估,以及其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沿线筑 路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10、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参选方案起控制作 用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 出避开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11、查明陡峭山坡、深挖方、斜坡路基、高边坡等路段的稳定性,查明地震 基本烈度,鉴定大桥、特大桥和隧道烈度或进行地震安全性

7、评价。第四章 公路初勘一、一般要求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 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 工程需要。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 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 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

8、代表性的路段, 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 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 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6、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以了解沿 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 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二、路线初勘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 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 案布设意见或建议。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

9、问题,如:沿线地形 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 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 工程方案的影响。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 150 米至 200米, 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1: 50000 (1: 20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 比例采用1: 10000 (1: 20000),重点路段另绘制1: 2000 (1: 10000)。工 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 1: 2001:

10、2000。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 法正确,定位准确。三、路基初勘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 地质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 间距一般为200 米至 500 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 探点的一半,野外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 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 调查地

11、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 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 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1:5000。测绘控制横断 面,间距200至500米,比例采用1: 1001: 200;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断面; 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3、斜坡陡于1 : 2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 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 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测绘工

12、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4、边坡大于 20 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 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 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 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 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 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 土工程等级。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

13、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 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 30 至 50 米。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 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 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30至 50 米。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 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 要性。绘

14、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 100 米。五、小桥涵初勘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 化程度及承载力。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1 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六、互通式立交初勘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七、沿线设施初勘1、勘察范围包括监控通信分中心、监控通信所、隧道管理站、收费站、检 查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2、除满足公

15、路工程初勘要求外,还应满足房建工程等地勘要求。第五章 桥位初勘一、桥位选择1、初勘阶段应对各参选桥位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 性、稳定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做出结论性评价。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桥位应适应地形、地貌、地物等方面的要求,选在两 岸有山嘴或高地、河岸稳定、河沟顺直、便于布置施工场地、便于运输材料的位 置,不宜选在上下游有山嘴、石梁、沙州或地下、地面有重要设施干扰的地段。 应选在基岩、坚硬土外露或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地基稳定的区域,不宜选在 断层、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发育地段。3、特殊地质地区桥位选择,在满足一般地区要求之后,还应针对泥石流、 岩溶、滑坡、沼泽、黄土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查明与桥位、桥墩、桥台的关系, 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便于评价工程方案、工程 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二、调查测绘1、所有桥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调查。2、桥梁结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应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用1: 5001: 2000,上下游各200至500米。3、特大桥、大桥和复杂的中桥应绘制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 500 1:2000。4、测绘桥梁横断面。所有桥台均应测绘,桥墩应测绘控制断面,间距 50 至1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现场测试 物理力学指标,判断岸坡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