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59202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1)(3)题。1 2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 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处坡度小于处 B处为山脊 C处山坡降水较多 D处山坡比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处吹偏南风 B处易出现锋面 C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

2、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处吹偏北风;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学科【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

3、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2下面沿甲图中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3)题。1 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2 地比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

4、度小 3 地位于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EF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为脊线,MN为过脊线上O点作的剖面。、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地海拔高,结合EF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地坡度更小。地在EF脊线上,地在MN剖面上,可以看出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 学科【纠错心得】剖面图的判读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复习时不能只在等高线图上进行分析,要根据剖面图、示意图的形状借助空间

5、想象能力来解决该题中出现的剖面图组合的问题。根据等高图线沿着不同方向作出几种常见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其剖面的起伏特征。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如下: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

6、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乙处比例尺最小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不清;二是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甲、乙、丙三地与l80度经线都相差了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葩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

7、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故第(1)题选B,第(2)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

8、,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4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 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2)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则 ()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 B乙地的区时为l7时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 (3)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 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 26 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 26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

9、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在丁的西南方向。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

10、午太阳高度为43 26 ;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 26 。 【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答题方法(角度;模板)自然地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

11、(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

12、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

13、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

14、高度社会人文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了解,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