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59163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院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敬老院社会理论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敬老院社会理论个人心得体会1为了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关心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情并领略当代大学生效劳社会的风采,我们小组做了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会到屡次往返联络灞桥区“星光之家”敬老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明确了工程内容,细化了工程分工。委派小组成员联络院方负责人并屡次实地踩点,熟悉道路和环境,协商活动细节,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筹划书得到学院团委的批准后,我们立马组织相关人员采购礼物,通知所有志愿者准时出发,各项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11月7日上

2、午7时整,本小组全体青年志愿者准时在点石成金广场集合。大家打出西安思学院文管学院的旗帜,浩浩荡荡的向灞桥区“星光之家”敬老院进发。到了“星光之家”后,我们为志愿者和老人们安排了一个小型见面会,并请学院负责人致宣誓词。敬老院负责人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敬老院的各项情况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送。我们按照事先与院方共同拟定的活动方案,明确各位志愿者的分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展开劳动。并由专人负责悬挂本次活动主题“关爱夕阳红,走进敬老院”的宣传横幅。一局部细心且精通西安方言的志愿者被安排与老人们聊天。他们没有寒冷的天气抱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宏大的人性价值,它是

3、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在“星光之家”里,各个上了年龄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像如今的我们一样,满腔热诚,拥有报效祖国,效劳国家社会人民的远大志向,并在他们青春依在的时候,为建立祖国,建立家园奉献出自己珍贵的青春,抛洒自己满腔的热血,流尽自己辛劳的汗水。每个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过奉献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应该好好尊敬他们,给他们以关心、保护,让他们深入体会到曾经为建立祖国而作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实老人啊,不是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多么舒适的享受,他们想要的是可以受到别人的尊敬,可以有人与他们交流,没有那种人到老年就有的那种日落西山的寂寞、失落感,

4、所以多与他们聊聊天,反而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关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有几个女生还主动帮老人修剪指甲。一局部力气大、活泼好动、劳动热情极度高涨的志愿者被安排搬运杂物,清扫卫生,修理树枝,擦窗户,他们忙的不亦乐乎。大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星光之家”的生活和活动中去了。敬老院社会理论个人心得体会220xx年x月x日,早晨x点,我们踏上了敬老院社会理论的路途。一路上,同学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自己为老人们准备的小节目,一个多小时的繁忙之后,

5、我们便来到了这所名为“夕阳红”的敬老院。一进去,我们被眼前的环境所震惊了,可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世外桃”,蓝天白云,依山傍水。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比照方此鲜明,让我不禁感慨,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仍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走下车,热心的院长阿姨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进会客室,为我们准备了一大箱矿泉水。她一边忙活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夕阳红敬老院是吉林市规模最大,环境最好并且建立较早的一所养老院。建地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院内有老人11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岁的高龄,最年轻的仅仅只有20多岁。院内有7栋房,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老人,还专门设有小食堂,可以单独给老人做他们

6、自己想吃的饭。听阿姨说,这里的老人平时生活很丰富,说着便用手指着窗外的一条湖,“很多老人非常喜欢钓鱼,这个湖便给他们提供了这个优越的条件。”顺着湖边,我们看到了一个凉亭,里面甚是热闹,老人们正在棋盘上搏斗着,旁边看的人更是着急的为勇士们出谋划策。凉亭对面是一个门球场,院内有不少老人喜欢这项运动。阿姨说平时一些老太太们也不闲着,总聚在一起打麻将或者打花牌等等,生活也很丰富有趣。在给我们介绍完敬老院的概况之后,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少数民族一直以来流传的敬老传统,让人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听完阿姨的介绍,我们便自行在院内参观。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束,但个别活泼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非常热情的带

7、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听力有些障碍,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的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通过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其中有一位老人对我印象深入,他一直坐在院内的那棵梧桐树下,望着远方,我们亲切的过去和老人聊起天来。这个老爷爷已经81岁了,因为儿女工作都很忙,所以不得已来了养老院生活。他最近每天都坐在这棵树下等

8、着他的儿女来看望他说着,老爷爷的眼眶便已潮湿。我们说,“爷爷,没关系,我们都是你的儿女啊!”爷爷露出一脸欣慰的笑容。不久到了吃饭的时间,在老人们开饭之前,我们向老人送上了我们从学校带来的礼物并表演了大家准备已久的小节目。我们的歌声并不动听,但我们想要老人们开心的情意却是真真切切的。老人们显然是被我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一个劲的拍着手附和着我们的歌声,有的奶奶爷爷还快乐的和我们一起唱了起来,唉!人老心不老,或许在孩子们当中,他们的嘴角才会上浮。这次理论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心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

9、美妙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心,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敬老院社会理论个人心得体会320xx年xx月xx日,早晨x点,我们踏上了敬老院社会理论的路途。一路上,同学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自己为老人们准备的小节目,一个多小时的繁忙之后,我们便来到了这所名为“夕阳红”的敬老院。一进去,我们被眼前的环境所震惊了,可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世外桃”,蓝天白云,依山傍水。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比照方此鲜明,让我不禁感慨,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仍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走下车,热心的院长阿姨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进会客室,为我们

10、准备了一大箱矿泉水。她一边忙活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夕阳红敬老院是吉林市规模最大,环境最好并且建立较早的一所养老院。建地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院内有老人11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岁的高龄,最年轻的仅仅只有20多岁。院内有7栋房,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老人,还专门设有小食堂,可以单独给老人做他们自己想吃的饭。听阿姨说,这里的老人平时生活很丰富,说着便用手指着窗外的一条湖,“很多老人非常喜欢钓鱼,这个湖便给他们提供了这个优越的条件。”顺着湖边,我们看到了一个凉亭,里面甚是热闹,老人们正在棋盘上搏斗着,旁边看的人更是着急的为勇士们出谋划策。凉亭对面是一个门球场,院内有不少老人喜欢这项运

11、动。阿姨说平时一些老太太们也不闲着,总聚在一起打麻将或者打花牌等等,生活也很丰富有趣。在给我们介绍完敬老院的概况之后,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少数民族一直以来流传的敬老传统,让人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听完阿姨的介绍,我们便自行在院内参观。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束,但个别活泼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非常热情的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听力有些障碍,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的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通过跟老人

12、家的聊天,使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其中有一位老人对我印象深入,他一直坐在院内的那棵梧桐树下,望着远方,我们亲切的过去和老人聊起天来。这个老爷爷已经81岁了,因为儿女工作都很忙,所以不得已来了养老院生活。他最近每天都坐在这棵树下等着他的儿女来看望他说着,老爷爷的眼眶便已潮湿。我们说,“爷爷,没关系,我们都是你的儿女啊!”爷爷露出一脸欣慰的笑容。不久到了吃饭的时间,在老人们开饭之前,我们向老人送上了我们从学校带来的礼物并表演了大家准备已久的小节目。我们的歌声并不动听,但我们想要老人们开心的情意却是真真切切的。老人们显然是被我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一个劲的拍着手附和着我们的歌声,有的奶奶爷爷还快乐的和我们一起唱了起来,唉!人老心不老,或许在孩子们当中,他们的嘴角才会上浮。这次理论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心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妙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心,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