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5895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急救援器材的对的使用一、 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2、二氧化碳式灭火器、泡沫式灭火器(一)、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干粉灭火器是运用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干粉从喷嘴内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质灭火。 一般干粉又称BC干粉,用于扑救液体和气体火灾,对固体火灾则不合用。多用干粉又称AC干粉,可用于扑救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右手托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 2、除掉铅封; 3、拔掉保险销; 、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 5、在距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复盖整个燃烧区. 3、除掉铅封、拔掉

2、保险销(二)泡沫式灭火器的使用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措施 重要合用于扑救多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右手握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沿。 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放开喷嘴。(三)二氧化碳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措施重要合用于多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 (四)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措施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措施 重要合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本灭火器移动以便,操作简朴,灭火效果好。二、 防护器

3、材 第一节 防毒面具一、国产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型号性能和用途滤毒罐型号 性能和用途滤毒罐编号标色防毒类型防护对象(举例)有无滤烟层实验毒剂大型滤毒罐(M)中型滤毒罐(MD)小型滤毒罐(MD)实验气浓度毫克/升(体积浓度%)防毒时间/不少于实验气浓度毫克/升(体积浓度)防毒时间实验气浓度毫克/升(体积浓度%)防毒时间1L绿+白道综合防毒 氢氰酸、氯化氰、砷化氢、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路易氏气、毒烟、毒雾、磷化氢有 Yes氢氰酸(HC)2(1.0)805.6(5)40.4(3)20氯化氰(CNC)6.0(70)3.0(40)1.5(0)1绿 综合防毒氢氰酸、氯化氰、砷化氢、光气、氯化苦、苯

4、、溴甲烷。路易氏气、磷化氢无NO氢氯酸(HCN)56(.5)70.(.3)3氯化氰(CNCI)3(55)5(5)2L桔红+白道综合防毒 (防c) 一氧化碳、多种有机蒸气、氢氰酸及其衍生物、毒烟、毒雾等。有 es氢氰酸(HCN)(0.5)1403.4(0.)20一氧化碳(CO)58(0.)1585(.5)(20)3L褐+白道防有机体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氯访、溴甲烷、 氯甲烷、硝基烷、毒烟、毒雾等。有苯(CH6)32.(.0)206(05)1007(.3)80氯(12)9.6(1.0)614.(0.)408.9(.3)褐防有机体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

5、四 氯化碳、氯仿、溴甲烷、氯甲烷、硝基烷等。 无 NO苯(C6H6)32.5(10)15016.2(0.5)09.7(0.)70氯(12)26(1.)8014.8(0)58.8(0.3)204L灰+白道防氨、硫化氢氨、硫化氢、毒烟、毒雾 有Yes氨(NH3)7.1(1.0)5.6(0)4.1(0.)20硫化氢(H)141(1.)57.(.5)704.2(0.)24灰防氨、硫化氢氨、硫化氢无 N氨(NH3)36(0.5)602.(.3)25硫化氢(HS)7.1(.5)4.2(03)白防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无 O一氧化碳()8(5)105.8(0.5)30黑防汞蒸气汞蒸气无NO汞(Hg)0.1(.

6、00012)4800.01(0013)0007黄+白道防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毒烟毒雾等。有 e二氧化氮(N)19.(1.0)96(0.)255.(0.3)25二氧化硫(SO2)26.6(1.0)013.(0.5)258.0(.3)257黄防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无 NO二氧化硫(SO)13.(0.)328(0.3)208L蓝+白道防硫性气体硫化氢、毒烟、毒雾fme有 Y硫化氢HS14.1(10)571(05)002(0)20蓝防硫性气体硫化氢无 NO硫化氢H214.1(1.0)851(5)204.2(

7、3)40第二节 空气呼吸器RHZF型()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 用 说明 书一、 产品合用范畴 本产品合用于消防员和抢险救援人员在下列环境中进行灭火或抢险救援时使用:1.有毒有害气体环境;2.烟雾、粉尘环境;3.空气中悬浮有害物质污染物;4.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不能供人正常呼吸。 在上述环境中,本产品能有效的为使用者提供呼吸保护。本产品不能作为潜水呼吸器使用。本产品不能提供人体体表(面部除外)保护,它可以和防化服、防护头盔、防护鞋、防护手套配套使用。二、 产品执行原则: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GA12,该原则自10月日起实行。公安部规定:生产的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必须通过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查

8、中心按照以上原则进行的形式检查,否则消防部队不能配备使用。三、 产品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基本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 (表一)序号参数规格型号HZF9.0/30(H-0)RHZKF6.8/30(H-6.8)RHK4.7/30(-4.)RHZK82(6)1整体重量1kg1kg8.5k17kg2外形尺寸(长宽高)m6507025027021600270206030210合用环境温度-0-604气瓶额定工作压力30pa5气瓶容积(水容积)9.0L6.876.L6气瓶最大贮气量270000L1410L48L7供气特点正压式特点8最大吸气阻力500a9最大呼气阻力1000a10余气报警压

9、力56p1报警发声声级01吸入气体中C含量1% 注:(1)产品使用时间按人体中档做功量的耗气量计算,欧美等国家人体中档做功量的消耗空气量平均40in, 亚洲国家人体中档做功量的消耗空气量平均30mn;产品使用时间(MIN)气瓶贮气压力(Mp)气瓶容积(L)x9.8x0.9/人体中档做功量消耗空气量(L/mi) (2)贮气瓶中C含量不不小于0.04%。四、产品构造 (表一)给出了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如下简称空气呼吸器)基本规格型号。型号的不同只是气瓶容积含数量的不同,其他构造基本都是同样的。为此,我们以单瓶式空气呼吸器的外形为基本,简介空气呼吸器的构造,对双瓶式空气呼吸器与单瓶式空气呼吸器的不

10、同之处,在简介空气呼吸器的各部件构造时阐明。单瓶式空气呼吸器的外形见图1和图2.1全面罩 按视野开阔限度划分有原则型和大视野型两种全面罩。按脸型大小可以分为达大、中、小三个型号(济南海安安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呼吸器一般采用中号大视野全面罩,保证视野开阔的状况下适合大部分人使用)。吸气时,由供气阀来的新鲜空气进入镜片和口鼻罩之间。使镜片被吹洗和降温,有效的避免了镜片产生结雾;然后新鲜空气通过口鼻罩的吸气阀进入口鼻罩内被人体吸入。呼气时(此时供气阀自动停止供气),吸气阀自动关闭,人体呼出的气体从口鼻罩内的呼气阀排出。呼气阀也是单向启动:吸气时关闭,呼气时启动。由于口鼻罩及吸气阀的作用,保证了人体使

11、用全面罩时,吸入气体中CO2含量不超过1%.因此无口鼻罩和吸气阀的全面罩不能使用,否则人体吸入的气体中CO2含量会超过1%,对人体导致损害。全面罩上有系带或弹性网罩,对的使用系带或弹性网罩,可保证人的面部和全面罩之间的气密性。全面罩使用时要定期检查其气密功能和呼气阀功能,以保证使用安全性。2.供气阀 供气阀输出端和全面罩连接,输入端和中压管路连接。它有两个功能,其一使将减压器经中压管路来的压缩空气减压,使其压力适合于人体呼吸;其二是按人体吸气量规定输出空气,当人体呼气或屏气时,它就不输出空气。供气阀最大供气量为300L/min。为保证使用安全性,要定期对供气阀功能进行检查。3.中压管路 它的输

12、出端和供气阀输入端连接,输入端和减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它有两个功能,其一是足够大的流通面积,能保证供气阀输出量的规定,其二是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减压器输出的压缩空气压力。 在接近供气阀的一端,中压管路设有带自锁装置的迅速接头;压下迅速接头公头端,可以向后移动迅速接头座的锁紧圈,从迅速接头座中取出迅速接头公头,断开中压管路。需要将中压管路连成一体时,可以直接将迅速接头公端插入迅速接头座,它可以实现自动锁紧。 佩戴空气呼吸器时,拔开迅速接头,会使空气呼吸器的佩戴变得轻松。固然,也可根据顾客规定不设迅速接头。 中压管路的胶管不能有划伤,通气时无明显变形,使用前要注意检查胶管,发现龟裂或划伤要及时更换。4.减压器 它的输入端和瓶阀连接,有三个中压输出端:一种输出端和中压管路连接,再一种输出端和中压安全阀连接,另一种在正常状况下是用盲头堵死的,如果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