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5864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建铁路西安安康线建第二线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中铁十九局西康二线一工区2010年 1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新狮子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新狮岩隧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属秦岭南部中低山河谷区。本隧道起讫里程 DK174+746DK178+878,全长 4132 米。进口处山势陡峭毗邻西康高速及西康 1 线铁路,出口处紧邻西康1 线铁路。根据勘测资料,新狮岩隧道地层岩性复杂,隧道洞身主要通过地层岩性为泥盆系中统千枚岩局部夹灰岩,遇水易软化坍塌,以III、类围岩为主。二、编制目的为确保监控量测工作顺利正常开展,了解围岩状态,及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指导施工,调整支护参数和二衬施作时间,

2、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尽量降低监控量测费用,减少对工程施工的干扰,同时为加强监控量测实施人员规范操作, 全面掌握监控量测实施全过程,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方案。三、组织机构及作业程序组织机构为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本工区建立总工程师负责的管理体系,工程部和安质部负责对隧道一至六队的监控量测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制定各岗位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总负责人:工区总工程师,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组织安排和重大问题的处理。主管部门:工程部、安质部,负责监控量测全面管理,日常检查、指导和重大问题上报工作,并参与重大问题的处理。监控量测

3、负责人:测量队负责主管监控量测组工作,掌握监控量测工作状态,分析和上报有关监控量测数据和情况,制定处理措施,下达技术交底资料。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监控量测工作,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负责,分析监控量测数据和上报监控量测动态。现场监控量测实施人:监控量测组员(操作人员和资料员),操作人员负责现场监控量测具体实施, 负责测点的布设和保护, 及时取得监控量测数据;资料员负责监控量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签认、汇总和归档等资料管理工作。作业程序(1)熟悉资料(施工图纸、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等) ; (2)布点量测 ; (3)取得数据 ; (4)整理签认 ; (5)分析处理 ; ( 6)位移管理 ; (7)信息反馈

4、; (8)工程对策 ; (9)资料归档。四、技术要求量测仪器量测仪器配备:数码相机、收敛仪、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尺等。辅助工具:爬梯、手电筒及其它辅助工具。量测项目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王家岭隧道具体情况,确定围岩量测必测项目(见表 4-1 )。表 4-1围岩量测必测项目序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 试 精备注号度1净空变化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 1mm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计)2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 1mm钢尺3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 1mm隧道浅埋段必测( H0塔尺2b)每次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观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地质和初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及围4 期支护观处理;对已施

5、工的区段每天岩地稳定情况察至少观察一次,发现结构开裂、突出等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量测仪器、测试精度、量测断面、间距测点数量按表4-2 进行。净空变化测点和拱顶下沉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布置时应避开钢架和脱空回填处,将测点布置在两榀钢架之间。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必须设置在同一断面。表 4-2 量测仪器、测试精度、断面间距、测点数量围 岩 级断 面 间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测 试每断面测测试距( m)别每断面测点数量量测仪器仪器精度点数量精度30 501条水平测线1个测点10 30每台阶 1条水平测12个

6、测水准仪、钢收敛0.1mm 点 1mm线尺或全站计2-3个测510每台阶 1条水平测仪线点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台阶法施工特殊地段要求布设两条斜测线。全断面开挖时, 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起拱线以下1m左右位置;台阶法开挖时,上台阶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上下台阶界面以上1m左右位置,下台阶收敛量测点应布置在上下台阶界面1m左右位置。浅埋隧道( H02B,H0隧道埋深, 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符合表4-3 要求。表 4-3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 m)2BH02050BH02B1020H0B510注: H0为隧道

7、埋深, B 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4-4 所示。量测范围25m0H基准点45B图 4-4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的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按表4-5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在塑性流变岩体中,位移长期(开挖后两个月以上)不能变化时,量测要继续到每月为1mm为止。表4-5量测频率表位移速度

8、( mm/d)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量测频率5(01)B2次/d15(12)B1次/d1(25)B1次/2 3d(25)B1次/3d5B1次/7d注: B 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量测测频率与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增大描述频率。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选测项目可以采用和必测项目相同的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控制基准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

9、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隧道施工安全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4-6 选用。表 4-6跨度 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 h(m)300h500h5050h3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拱顶相对下沉( %)注: 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

10、之比。3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后采用。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 4-7 要求确定。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小值。表 3-7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 2B距开挖面较远(U1B)(U2B)允许值65%U090%U0100%U0注: B 为隧道开挖宽度, 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4-8 分为三个管理等级。表 4-8 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 1B距开挖面 2BUU1B/3UU2B/3U1B/3U2U1B/3U2B/3U2U2B/3U2

11、U1B/3U2U2B/3注: U为实测位移值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别。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5. 地质和初期支护观察地质和初期支护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初期支护观察及地表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 , 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工作面稳定状况、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作好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对已施工区段初期支护的观察每天一次,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