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5776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4(一)项目背景与概况4项目拟建地点:10项目预期目标:10项目建设主要条件:11(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三)问题与建议14第二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5(一)建设规模16建设规模16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7(一)场址所在地位置现状18地点与地理位置及现状情况18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19土地利用现状20(二)场址建设条件21气候条件21土壤条件23水质条件23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24第四章技术设备工程方案24(一)技术方案25一、抑螺防病林252、树种选择283、抑螺防病林复合经营模式选择28二、鄱阳湖北岸风沙防护林3

2、0三、经济林基地311、翠冠梨312、都昌大白桃33四、药材林34(二)主要设备方案41(三)工程方案42第五章项目总体布置43(一)总体布置44(四)辅助工程45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45(一)环境现状调查46(三)环境影响评价46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6(一)组织机构47项目法人组建方案47管理机构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48(二)人力资源配置48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50(一)建设工期51(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1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一)投资估算52(二)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53第十章 财务评价54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55第十一章 社会评价58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8第十二章

3、结论与建议61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与概况项目名称: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工程承办单位概况:江西赣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梅芳。主要从事农林业、水产业的研究、开发、推广,食(药)用菌研究、开发、推广,山江湖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是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公司现有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3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拥有农业、林业、园艺、水土保持、水利、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聘请了高级林业工程师黄东平、高级农艺师陈齐炼、郭宝泉、方建国,水土保持工程师高少平,水利工程师郑义敏,水产养殖工程师曹春玲、园艺工程师李辉银等一大批专

4、家组成项目技术专家组,指导和参与项目的开发、应用、实施与研究。同时,公司还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农科院水土保持所等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为项目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专项规划;都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效益计算办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项目提出理由都昌县地处鄱阳湖北岸,属亚热带滨湖低丘地区,背靠武山,面朝鄱阳湖,中部低丘起伏,扬储山、鸣山、狮子山、苏山、芙蓉山、太阳脑居县中部,呈脊背形南北走向,水系河港随山脉走向蜿蜒曲折注入鄱阳湖。全县总面积26

5、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1338平方公里,山林总面积96.1万亩,耕地53.7万亩。境内水系发达,胡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16公里,所有河港昀与鄱阳湖相接,使陆地形成齿轮状,因此全县24个乡(镇)有20个傍邻鄱阳湖,湖岸长达185公里。由于地形变化复杂,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都昌县的洪、涝、渍、旱等多种灾害频频发生。46月为集中降水期,沿湖地区因鄱阳湖水位上涨而受外淹内涝,山丘地区又因山洪暴发,洪灾渍害相伴而生。7月以后,便进入睛热、干旱季节,伏旱连秋旱,农作物因旱灾而歉收上。自然灾害制约都昌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风沙化土地的治理是都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所在,“老爷庙”区域无论

6、是风害还是水患都是鄱阳湖所有水系之最,在这一被喻为“东方百慕大”的鄱阳湖魔鬼三角地带,实施“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项目是都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都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利在当代,功及千秋的伟业工程,不仅在都昌县能起到示范作用,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和河港的治理也是很好的试验示范典型,对都昌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鄱阳湖区河港沙山的治理与开发,关系到整个鄱阳湖区经济的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本项目改造治理沙漠化土地实施区紧邻鄱阳湖“魔三角”东岸,是片严重风蚀化的沙化土地。据风沙

7、化土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县风沙化土地51360亩,其中沙化土地40830亩,潜在沙化土地10530亩,集中分布在多宝、都镇、苏山三乡镇,其中多宝乡“老爷庙”风沙化土地最为严重,面积达45665亩,是全省连片沙化面积最大的区域。据植被调查,整个沙山尚有90%以上的沙山处于荒芜状态,只有天然的蔓荆子,覆盖面仅有8%左右。在这一区域建设抑螺血防林、风沙防护林、名特优经济林、药材林等基地,通过人工育草营林固沙试验与示范,提高沙山植被覆盖率,以改善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荒滩、沙山为绿洲,变风害为风能,这不仅能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主要的是改善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鄱阳湖增添了生机,为可持续发展

8、增强后劲。2、有利于挖掘都昌地方资源,提高治沙效益。都昌县产蔓荆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初蔓荆子便列为赋税之源,清代多宝所产蔓荆子即以质优著称全国,相传,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千里遥遥、跋山涉水来此地采药,检验都昌蔓荆子的药性和功用,并将其载入本草纲目中,兴奋之余,赋诗一首“重来白衣山,为圣采药还,识得都荆子,心似菊花瓣”。自此后,都昌蔓荆子改称“都荆子”。“都荆子”的药效极佳,其特点是:粒圆、表皮有粉霜,质轻而坚韧,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气味芳香。都昌县除苏山乡马鞍、土目、都镇楹古山等地有少量野生蔓荆子外,以多宝沙山所产蔓荆子最为盛产且品质为最好。不但在国内中药市场十分畅销,而且扬名海内外

9、,深受东南亚国家青睐。蔓荆子属珍贵中药材,主治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夜盲、肌肉神经痛等症。其生长具有耐干旱、耐淹、固沙能力与生命力极强等特性,是一种适合沙山生长的耐温植物。野生蔓荆子一般盖度低,加之粗放经营,一般产量较低,亩产药籽35公斤。如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适当增植密度,亩产药籽可达10公斤以上,人工栽植产籽可达20公斤以上,价钱好时每公斤可卖到20多元。蔓荆子治住荒沙后,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也得以扎根生长。较强的固沙能力、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沙山村民们找到了绿色希望,实施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示范有着良好的带动与辐射作用。3、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我们将通过风沙化土

10、地改造治理的示范,形成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探索治沙的最佳运行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各类计划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重点与治沙、固沙、沙地开发关联度高、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4、有利于构建新型治沙服务体系。通过组建风沙化土地改造治理服务站与沙山治理及沙地产业开发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新型的治理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后,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重点培育和扶持等措施,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科技服务社等不同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11、,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专家试验研究与乡土人才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服务体系,整合集成有关信息资源,健全和完善面向西山及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治沙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科技知道技术成果、产品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及产业政策等信息服务,提升区域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为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与生态重建提供全方位服务。5、有利于培养造就一代新型治沙农民。按照“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组建都昌县西山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科技培训站,结合星火培训、项目培训、科技特派员培训,以“培训班集训与

12、巡回授课培训相结合、会议培训与夜校培训相结合、季节性培训与咨询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培训与网络技术培训相结合”为培训方式,健全县、乡、村综合治理培训网络,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完善“政府出资、多元培训、企业用工、农民受益”的培训转移机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治沙能手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促进风沙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6、有利于沙化区农民的收益快速增长。培植沙地特色的林、果、药材等产业,是沙区农民增收的落脚点和切入点。通过抑螺血防林、风沙防病林、名特优经济林、药林材等基地建设,在提高沙山植被覆盖率,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13、,降低湖滩钉螺平均密度,随着林分的生长逐步形成隔离林带,阻断牲畜与疫水接触,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链条。防风固沙林建设将提高沙山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山表面粗糙度,减缓沙山表层风速,达到阻风降尘固枯叶之目的,促进沙山植被群落正向演替,更能为沙区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沙区农民增加收入。特别是蔓荆子药材基地开发,将提高沙山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为南方沙产业开发走出一条生态、经济与社会共赢的路子。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将为沙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拉动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对推动都昌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化经济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7、有利于推进环鄱阳湖旅游风景圈建设。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14、,也是目前国内最具原生态的湖泊之一,其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段,岸边植被稀少,黄沙裸露,景观效益极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利用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采取封改、造等措施,增加植被数量与种类,丰富湖岸景观层次与深度,不断提高沙山覆盖率,“老爷庙”10万千瓦装机容量风场项目的建设,喻为“东方百慕大三角”的都昌“老爷庙”,将同庐山风景区、鄱阳湖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成为鄱阳湖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带动都昌县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推进环鄱阳湖旅游风景圈的建设,并融入整个“大庐山”及“赣北”旅游圈,创造较高的旅游经济效益。8、有利于推进都昌绿化苗木事业的发展。项目实施后,

15、血防林、防护林、经济药材村、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苗木,据测算,项目实施期间需要各类苗木550万株、插条60万根。由此可大大促进都昌苗木事业的发展,全县的苗木生产由此可大大提高,为提高生态项目建设成效,公司采取“就地育苗、就地栽植”的造林策略,除项目建设第一年从外地调拨苗木外,后续苗木供应均在当地用订单的方式进行合同育苗。此举不但提高项目造林成活率,而且打破了当地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模式,使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林业种苗培育,并在培育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技术,对接了市场,并由此带动和促进其他绿化苗及经济林木苗事业的迅速发展。项目拟建地点: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西山项目预期目标:实施鄱阳湖西山区域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工程,以形成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以项目为总抓手,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为龙头,以技术为先导,以组织结构为纽带,充分利用沙山独特的地理环境,防护林采取公司示范带动,药材开发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联营,苗木繁育则以合同订单的方式培育,通过鄱阳湖西山沙漠化土地的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改善湖区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培训农民,治穷防病、防风固沙,在防沙治沙,同时大幅度增加沙漠化地区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