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15735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10 螳螂捕蝉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朗读书写。3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方法,明白不能织看中眼前的利益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请看(师出示,图片,并出示天空螳螂捕蝉( )。你们会填吗?这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交流)寓言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吧!二、 初读课文1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正音)2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指导,说清楚什么时间,谁怎么样)吴王不听

2、大臣劝说,执意要攻打楚国,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改变主意。3 个别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成一段,概括段意。强调: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吴王攻打楚国?(理解:乘虚而入、不堪设想的意思)4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螳螂捕蝉“的故事?三、 生字指导1 读拼音,记拼音。2 指导写字3 默写拼音。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板书:吴王伐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原因是但即便如此,吴王固执地说(课件 :出示吴王的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吴王,在听了一个少年的话后,却(出示课件:吴王恍然大悟)二、 质疑请大家读这三段话,说

3、说大臣们和少年的劝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大臣们的劝说失败了,而少年的劝说却成功了?(生自由讨论回答)师小结:因为大臣们是直接劝,说话比较直白,而少年则是引用一个故事委婉的劝,那么少年到底说了什么故事,让吴王转变了想法呢?三、 解惑1 生找出少年所说的那个故事(读相关的句子)2 出示课件:蝉 (学生描述: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喝露水);螳螂(学生描述: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3 思考:少年说这些,是想告诉大王什么道理?(生回答)4 书中是如何说的?(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5 思考:它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

4、?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什么?眼前的利益身后隐伏着的祸患蝉喝露水螳螂要去捕蝉螳螂捕蝉黄雀要啄食螳螂黄雀啄食螳螂人正用弹弓对着它补充:现在我们把其称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攻打、占领楚国其他国家会乘虚而入,进攻吴国。6 听力少年的话,吴王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读相关句子: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想象:吴王第二天怎样告诉大臣们自己的决定呢?(生自由想象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小结:少年说的故事终于改变了吴王的想法,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生概括:聪明机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聪慧与机智呢?(生找相关句子说说)出示课文一起找:第三自然段(读一读)7 这位少年劝说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仅引入了故事,还选择了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我们一起把少年与吴王的对话来演一演吧 (生合作表演) 四、 反馈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说螳螂捕蝉的道理,劝说要用合适的方法)2 是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懂得了螳螂捕蝉的道理,还明白了劝说别人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也就是说话要讲究艺术。例如,我们可以用鹬蚌相争 的故事来告诉别人 ,用掩耳盗铃 的故事来告诫大家 自欺欺人是不对的用亡羊补牢的故事来告诉大家知错就改还来得及。五、 作业: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