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57201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州2017届二诊历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凉山州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1. 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知,朱熹A.把诗经的内容政教化 B.歪曲了诗经的原始意义C.比汉儒的观点更接近事实 D.否定了诗经的经典地位2. 汉初,萧何任宰相,深得民心,但却常惴惴不安,担心祸从天降,最后只好贱价强买民田以“自污”。百姓沿途拦驾上奏,控告萧何廉价强买民田,高祖不怒反而心中窃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萧何功高深得高祖信任 B.高祖心胸宽广包容臣下C.皇权至上导致君臣离心 D.吏治腐败源于专

2、制政体3. 东晋时和尚惠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一个人在家、在社会,当然应该服从皇权、礼敬父母,但是,出家的佛教徒是“方外之宾”,应当可以“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该观点反映了当时A.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佛教颠覆了民众的思维方式C.儒家伦理不为佛教徒所关注 D.统治者积极推动佛教本土化4. 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其主要原因在于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 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 D.

3、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5.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A.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B.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 D. 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6. 1912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后,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果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

4、,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个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已成历史定论 B.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7. 毛泽东指出,长征使“红军转到了西北,不是如同在南方那样处在威胁国内敌人的最重要的地位了,围剿的规模、情况和战斗就比较小些、缓和些了”。这表明长征A,实现了革命重心的战略转移 B推动了革命力量的集中D.缓解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红军的发展壮大8.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内的经济设计师主张农村回到合作社的体制,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与苏联进行有限的合作。

5、”这表明A.一些党内人士认识到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中苏友好同盟关系的裂痕已经开始出现C.党内存在着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空想D.中共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9.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法国贵族恃强凌弱,蔑视工商业活动,耻于与商人为伍。在英国,贵族、绅士与商人杂处,贵族的子弟进入贸易圈。这一反差A.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B.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C.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 D.表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10. 大卫李嘉图从理论上论证,地租、工资和利润是成反比例运动的,地租增加只是一种价值转移,不能增加国家财富,反而会降低利润。下列符合其主张的是A.废

6、除谷物法 B. 增加工人工资C. 抑制资本 D. 推行重商主义11. 西方某位著名画家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下列作品最符合该观点的是 A BC D12. 1970年,英国保守党内阁决定,缩小政府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开支,恢复企业竞争,停止资助濒临破产的企业,控制工会势力。这一政策A.改变了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体制 B.动摇了英国福利国家政策根基C.实践了货币主义学说的治国主张 D.促使了英国步入高速发展时期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秦汉时创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万世一系的皇位世袭制度,皇帝

7、总揽朝政,还建立了以他为首脑的朝廷。朝廷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兴办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秦朝开凿的灵渠,两汉时期,修建漕渠和治理黄河水害,唐代由政府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不下二百六七十处,北宋中期以后兴修的水利工程上万处。明太祖时,开塘堰近五万处,治河四千余处,修复陂渠堤岸五千余处。清朝时所修海塘工程,都超过了唐宋时代。水利工程的兴办,皇帝有时直接干预。汉武帝不但派官督工修建多处水利工程,他本人也曾亲到现场率领随从人马堵塞黄河决口。为兴修水利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惊人的,动辄万人、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上百万人。为了使兴修水利工程经常化,制度化,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

8、水利的机关,都水监就是掌管川泽、津梁、陂池、渠堰工程的部门。国家兴办的大批水利工程,有一些是为开凿水路交通,大多数是治理水害,或变水害为水利。如治理黄河,主要是防止河水泛滥成灾。有很多水利工程是用以引水灌溉农田。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 1787年9月28日,在制宪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争论,邦联国会决定将宪法交由各州去批准。新宪法的通过,中央收回了由各州保留的“主权”,并在中央政府内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又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置于共和原则基础上。这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制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后才有国家,这就使立国者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

9、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反联邦派的许多意见,如实行州权平等原则,关于联邦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等,都已载入宪法之中,而且反联邦派关于在联邦宪法中加入“权利法案”的要求,在批准宪法的辩论中也已为联邦派认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与运转正常的问题,是整个立国问题的中心。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兴修水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特点及

10、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中美的制度差异。(17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序号 资料1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2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41929年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5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6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上表的资料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从中选择两条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资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资料的序号及补充的资料,主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代地方官制 , 各省总督和巡抚 , 有品级之差而互不统属 , 存在州县之上职官层次

11、多而权限不清 。1907 年清政府颁布直省官制通则首先,明确了在地方实行省、府 (直隶厅、直隶州) 和厅、州、县的三级行政体制。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改为由各省任命试署 , 而报部批准 , 实际任命权在各省。其次,它规定改变主管官员任用私人办理行政事务的制度 , 将幕僚、书吏由纯个人形态转变为机构形态,同时设置“佐治各官”即职能性官员。佐治各官不同于由州县官个人聘用的幕僚 , 属于按一定程序正式任命的国家官员。这种任用程序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对州县官负责 , 更重要的是要对国家负责 , 由他们来承担州县的各种行政职能 , 乃是使得清代州县行政摆脱家长制、家产制而实行法治化运作的前提,可以使得州县行政

12、组织趋于合理化。此外,还规定各省实行官员集体议事制度,督抚须定期传集司道以下官员会议紧要事件 , 后者作为国家官员的性质因此而突出 , 而其对于督抚的个人依附性质被淡化,但影响了州县官的施政自主性和主动性。清政府在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的同时 , 着手建立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 , 学习内容为各种近代性质的行政知识。 摘编自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地方行政改革予以简评。(7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从1819年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全力以赴,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争取全德经济统一,建立全德关税

13、同盟而努力。这年4月,他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复活节交易会上,领导建立了“德意志商业和手工业联合会”,目的在于取消各邦政治经济分裂主义的限制,参加者近800人,他们是来自萨克森、巴伐利亚、符腾姆贝格、黑森选侯国、黑森大公国、巴登和拿骚的商人和工厂主,还吸收了约90个城市的经济界著名人士,联合会不久就成为德意志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中心组织。李斯特为联合会起草的致联邦议会的请愿书中,首先要求废除德意志联邦内的关税,建立一个全德关税同盟。德意志的38条关税和过境税边界线使境内交通陷于瘫痪。1834年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和自由运动鼓舞下,主要致力于全德铁路系统的规划和实际活动。早在1825年李斯特就已草拟了德意志铁路建造的计划,认为“德意志兰只能成为一个工业国”。德意志兰开始铁路建造和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鼓舞着李斯特,他兴奋地写道:“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的双胞胎,具有一个思想和一个感官,相互支持,追求同一个伟大目标,即把德意志兰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斯特活动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斯特活动的特点,并评价其贡献。(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