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566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2.1移动通信信道具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1)传播的开放性;(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2.2在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答: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直射、反射、绕射。2.3移动通信的信道中存在着大、中、小尺度(范围)的衰耗与衰落,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性质的特征?答:移动通信信道中,大、中、小尺度衰耗与衰落的特征:(1)大尺度: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反映的是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千米量级)的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2)中尺度:主要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所产生阴影效应而产生的

2、损耗,反映了在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趋势;为无线传播所特有,一般从统计规律上看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化率比传送信息率慢;(3)小尺度:反映微观小范围(数十波长以下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其电平幅度分布一般遵从瑞利(Rayleigh)分布、莱斯(Rice)分布和纳卡伽米(Nakagami)分布。 -4132.4-413移动通信中存在3种类型的快衰落,它们各自表示什么类型的快衰落?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各自克服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移动通信中,快衰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空间选择性快衰落、频率选择性快衰落和时间选择性快衰落。其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需要采取

3、的措施如下:(1)空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开放型的时变信道使天线的点波束产生了扩散而引起的,克服措施为空间分集;(2)频率选择性快衰落: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而引起的,可采用自适应均衡喝 Rake接收加以克服;(3)时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用户的高速移动在频域引起多普勒频移,在相应的时域其波形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可采用信道交织技术加以克服。2.5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哪几种?对于 CDMA,哪一类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答: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加性正态白噪声、多径干扰、多址干扰。对于 CDMA,最主要的干扰是多径干扰。2.6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是什么?答:O

4、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为:适用于小城镇与郊区的准平坦地区;应用频率为150MHz fc 1500MHz ;有效距离为1km d 20km ;发射(基站)天线有效高度为 30200m;接收(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为 110m。第 1页共 51页2.7什么是平坦瑞利衰落(Rayleigh)?平坦的含义是什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试给出这类信道的统计分析模型。答:平坦瑞利衰落即空间选择性衰落,是指在不同的地点与空间位置衰落特性不一样。平坦 2的含义是指在时域、频域中不存在选择性衰落。Rayleigh分布: p( ) =2exp 22 , 0 。2.8Rice 分布、Rayl

5、eigh 分布和 Nakagami-m 分布是移动通信中最常用的 3 类分布,试说明何时采用 Rice 分布?何时采用 Rayleigh 分布?又何时采用 Nakagami-m 分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3 类分布的表达式分别为:2+ K2 K Rice 分布: p( )=exp I, 02220 2Rayleigh 分布: p( ) = 2exp , 0222mNakagami-m 分布: p( )=2 m 2m1expm 2, 0 , m 1/ 2(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Rice 分布与 Rayleigh 分布主要差别在于传播中是否存在视距 LOS 主导 -440分量,即K分量是否存

6、在。当0K时,有LOS主导分量,则随机幅度遵从Rice分布;而当0K=时,不存在LOS主导分量,随机幅度遵从Rayleigh分布。Nakagami-m分布与Rice 分布非常相似,当 m 1 时,它们之间可以近似的互相转换。当 m = 1时,Nakagami-m分布与 Rice 分布均退化成 Rayleigh 分布。2.9在 线 性 时 变 信 道 的 时 、 频 二 维 分 析 中 , 主 要 参 量 RH( , )的 物 理 含 义 是 什 么 ?Pv= ( , ) 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在线性时变信道的时、频二维分析中,RH( , )为时、频二维相关函数,Pv= (

7、, ) 为频、时二维扩散函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第 2页共 51页Pv( , )F.TPs( , )F.TF.TPh( , )F.TRH(, )2.10 在线性时变信道的时、频、空三维分析中,主要参量 RH( , ,r)Pv= ( , , ) 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r的物理含义是什么?答: RH( , ,) 是时域、频域和空间角度上的三维广义相关函数;Pv= ( , , ) 是信道在时域、频域和空间角度上的联合三维扩散函数,表示在点散射模型下,通过移动的时变色散信道后分别在时域、频域和空间角度的扩散(色散)程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F.TPv(, , )Ph( ,

8、, )F.TPs(, , )Pv(, , r)F.TrPs(, , )F.TF.TF.TrPh( , , )F.Tr(, , )RHF.TRH(, , )第三章多址技术与扩频通信3.1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与固定网络中的信号复用技术之间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答: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与固定网络中的信号复用技术的异同如下:第 3页共 51页 F. T F. T F. T F. T共同点:都属于信号的正交划分与设计技术;不同点:多址划分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户地址,通常需要利用射频频段辐射的电磁波来寻找动态的用户地址,同时为了实现多址信号之间互不干扰,信号之间必须满足正交特性;多路复用的目的是区别多

9、个通路,通常是在基带和中频上实现的。3.2 什么叫窄带通信系统?什么叫宽带通信系统?扩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设 R 为待传送的信源码元速率(或带宽),T 为码分的持续时间, F 为传送至信道的扩频序列(chip)信号速率(或带宽)。若 R T = F T1,即当 R F 或 F = 2R (带宽)时,称该系统为窄带通信系统。若 FR ,即F= 10 10 (10 606dB) ,则称该系统为宽R带通信系统。扩频的实质是扩展信号的频谱带宽,是用扩频码(chip)序列与发送码元相乘,扩频前信源提供的消息码元带宽(或速率)远远小于扩频后进入信道的扩频序列(chip)信号带宽(或速率)。3.3 扩频

10、的技术指标是什么?答:扩频的技术指标是:处理增益 G 和干扰容限 M。处理增益 G 表示扩频系统通过扩频与解扩以后信噪比的改善程度;干扰容限 M 表示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所允许的最大强度值(用分贝表示)。3.4 扩频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答:优点:(1)抗干扰性强;(2)低功率谱密度,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对其他通信方式与设备干扰小,特别是对人体及大脑干扰小;(3)保密性能好; (4)潜在地址多,容量大;易于实现多种形式的分集接收,更能提高抗干扰性能,因而更适合于变参信道的无线通信。缺点:(1)占用信号频谱宽,这对于频率资源极其宝贵的无线通信是一个主要弱点;(2)系统实现复杂;(3)

11、在衰落时变信道中,实现同步、实现信道估值都比较困难,比较复杂;(4)目前在寻求性能好、数量多的扩频码分多址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3.5 在 CDMA 中,地址码有多少种类型?各用在什么场合?其中做扩频用的是哪一种类型地址码?答:在 CDMA 中,地址码的分类及应用场合:(1)用户地址码,用于区分不同移动用户;(2)信道地址码,用于区分每个小区(或小区)内的不同信道;(3)基站地址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小区(或小区)。其中做扩频的是信道地址码。3.6 若用每比特 4 个码片(chip)来生成 Walsh 函数,试写出 4 组 Walsh 函数的取值,画出它们的波形,并证明它们之间的正交性。答 :

12、四 组Walsh函 数 的 取 值 分 别 为 :s1=1 1 1 1, s2= 11 11,第 4页共 51页s3= 1 111 , s3=111 1。波形图:略正交性:任取两组Wslsh函数,将对应元素相乘再求和,结果均为0。例如, s1与 s2,1 1 1 ( 1) 1 1 1 ( 1) 0 ,同理可证明其它组合的正交性。3.7 在信噪比受限的 CDMA系统中,若已知 E Nb/0= 6dB ,相邻小区干扰 = 60% ,语音激活因子 = 50% ,功控精度 = 0.8 ,射频带宽为1.25MHz ,传输速率为 9.6Kbps ,而一个全向小区用户数量 M 可采用下列公式: M =GE N11 1,其中 G 为扩频增益,试问 M 为多少?答: G = 10lg(1.25M / 9.6 ) 21.15(dB)b/0G1121.1511M = = 0.8 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