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15627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体会 孟智敏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小学科学教材体系已不是原有的“原则、方法、内容”所能包揽的了。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并作了精辟的阐述。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谈谈学习体会。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和交流。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从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理念强调

2、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发展。要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尊崇权威并不是没有个性,传统也并不意味着保守落后。新理念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这主要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可以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替代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师不能把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而失去其组织引导的职业特性从而走入另一极端;不能一说学生为主体,一说实验探究,课堂就任由学生决定一切,形如散沙,放任自流。事实上,完全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课堂简直不可思议。二、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和指导的机会。在以探究活动为

3、主的科学课堂中,人们更关注到了每个学生,关注到了他们的主体参与,于是“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成了我们科学课改活动中常提到的观点。提出“动起来”是因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学科多元目标的培养,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其中科学方法、能力与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去体验与感悟。这是建立在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科学课堂的确需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但“动起来”并不等于热闹,热闹也不等于科学课堂。课堂需要主体探究,也不排斥传授、接受,甚至是机械式的科学技能的训练,也需要冷静与睿智的科学思索。它们并不矛盾,是辩证的统一。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由于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会与掌握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的,所以,尽管也尽量采用探究法教学,但如果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太长,讨论思考体验的时间太多,教师就开始担心这节课预设的目标能否完成。于是许多探究体验的过程被强令而止,学生也不得不从过程中走出来,和教师一起直奔预设的目标。探究搁浅在任务前,这是很煞风景的,也是不科学的。那么喜欢上科学课的学生只能遇见尴尬与悲哀。新理念下的科学课堂将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尴尬。因为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注重的就是要让学生亲身去经历一个个活动探究的全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的学习方式,又是科学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探究”既是方法又是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5、和主要途径。但不能放任,因为小学生探究计划性不强,常常随兴所至。我们要辩证的认识 “探究”理念:探究不是惟一的科学学习方式;探究不仅仅是动手做,方式多样;探究不一定是发现式的;探究的重点不在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也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四、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力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都不同,因此他们的经验、感受、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情感都会有所差异,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相同

6、的理解水平,这是不现实的,也违背了我们教学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发展的原则。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五、注重发展性评价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既遵从了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最大的特征是: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并把它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评价仅仅关注某个环节或采取某种方法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评价一定不要拘泥于形式,有课堂评价,也有像鄂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单元评价;有小组评价,也有有老师评价、家长评价。新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如书面的测试;各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课程理念的转变决定了小学科学的课改必然是一种扬弃。我们不能因为课改而回避实际与传统,甚至避开规律,矫枉过正。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理念,辩证地认识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扎实搞好教学工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