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学与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5584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一比》教学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比一比》教学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比一比》教学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比一比》教学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一比》教学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一比》教学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一比教学设计(1)济渎路学校 李燕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背诵一去二三里和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引导背诵反义词歌,复习学过的反义词。生拍手齐背:“反义词有许多,大家来唱反义词歌,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笑对哭,晚对早,有对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课件出示插图

2、农家小院。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三、自主识字,教给方法。1谁能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课件中图片一一闪烁,图片的旁边出示相应的词语,同时配有黄牛、小鸟、鸭子的叫声。)2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怎么办?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3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的生字。4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边、群”是前鼻音,“少”是翘舌音。)5你能给这些生

3、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6同桌讨论学习:和同桌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7交流汇报。预设:“黄”是我们班黄优的“黄”,早就认识了。“猫”字左边的“反犬旁”好像猫弓着腰。“桃”和学过的“跳”很像,因为桃子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是木字旁。“红”就是小红的红,我们在做数学题时见过好多次,“苹果”的“苹”就是我妈妈名字那个“萍”去掉“氵”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怎么说

4、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3检查读。评读。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5、”。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8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或动画,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数量。以抢答的形式开展。五、板书设计:比一比一头 一只 一群 一只大 小 多 少一个 一颗 一堆 一个比一比教学反思济渎路学校 李燕比一比是一篇有趣的韵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所含的知识点不

6、少,为此,我安排一些教学情景,同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围绕题目,创设情境。教学时,我结合课文的内容,说到“小动物们要比一比,我们小朋友也要来比一比,看看那列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最爱动脑子”等,这样就有效地创设了情境,不仅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 二、识字单元,本课时重点是识字教学。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使汉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认字法:“加一加”、“换一换”。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字的同时,能较好地进行比较,来识记生字。如:“边”字的教学。 2、图字结合法。我通过图片及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字意,并与其字形相结合,化难为

7、易,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 “堆”字的教学。 3、对比法。“一棵树”的“棵”,学生早已熟悉,但“一颗枣”的“颗”是本课的生字,学生不仅比较陌生,更容易与“棵”混淆。所以,我先试问学生,“这个颗,是一棵树的棵吗?”让学生来区分两个字的同时,设下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更好地关注接下的教学环节。然后我再问“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文字,让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视觉的对比,来说说两个字的不同之处。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思考空间。 三、本课的另一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同时,这也是

8、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结合生活事物,让生理解量词的适用范围,正确地使用。如:教学“堆“时,明确告诉学生“堆”是适用于静止的事物,它们杂乱地放置一起,就可以用上“堆”。同时让生进行拓展,用“一堆 ”来说话。不仅能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量词,更能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接着,我质疑学生“为什么不用一群杏子呢?用一堆呢? 堆和群有什么不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堆”的用法的思考,还能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群”字的用法,通过两者的比较,更好地进行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区分两者,我除了口头的联系外,还出示了文字填空题,让生能很好地进行区分和运用的同时,加深理解。 四、俗话说

9、“读书万遍,其义自见”。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分节读、分组读、齐读、同桌读、男女生读、加动作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产生乐趣。特别是课文最后的打拍子背一背,在朗读的基础上,同桌一起打拍子,不仅押韵上口,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整个教学氛围轻松而活跃。 五、在教学过程中,拓展训练是不可缺少的。要让学生正确地使用量词,仅仅学习“群、颗、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结合课后“我会说”进行量词使用的说话训练,并通过事物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说一说更多是量词。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还出示图片,让生仿照课文的样子自编韵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量词。 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纪律良好,能积极地老师配合,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课虽然得到了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但我还是认为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说话练习方面,除了一些词语的训练之外,还应当增加一些句子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并注重句子的优美程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为学生今后的写话、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我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地进行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