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传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15540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钧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钧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钧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钧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钧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钧传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钧传教学设计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了解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3体会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学习传记洞察人物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表达技巧。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明确:它叫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于指示方向的一种轮车式机械,又称“司南车”。是古代帝王出行时候的先驱车。 传说远古时期,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遇到大雾,黄帝的部落虽然英勇善战,却也无法取胜。为此,黄帝特意制造了一辆指南车,利用它来识别方向,终于打败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为统一华夏涤讪了基础。又传说年前,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

2、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遂制造指南车相赠,以作为指向工具。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因未能见到实物,这个迷一直蒙盖了两千年,到三国时期才被解开。) 导入 大家又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巧匠制造的呢? (明确:我国指南车的发明,实在是极为久远的事情。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利用纯机械的结构,创造了指南车,可惜张衡造指南车的方法失传了。在曹魏时代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指南车”只不过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东西,马钧则不以为然。三国志魏书马钧传记载,马钧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始终保持指南。 可惜的是马钧的指南车到西晋末年,又因变乱而失

3、传。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重造指南车,内部机械均改以铜制,转弯抹角,车上的木人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南。) 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机械设计的创造能力。 而马钧,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才能当时就已闻名于天下,受到人民的钦佩。他的好友、文学家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写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这是对马钧的恰当评价,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马钧是古代机械制造专家的杰出代表。 那么,马钧是怎样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的?他的一生中还有哪些创造发明?让我们跟随傅玄为马钧写的传记文章去寻找。(2)学习与研讨1学习研讨文章 段: 学生自读,正音释疑,积累词语: 名巧 博士 患 易 对 言

4、 校 哂 白 内容研讨:由文段介绍看,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明确: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早年生活贫困,因此使他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根本沒有太多的读书机会。后来虽然在魏国朝廷里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但生活仍然很困难,大官们都瞧不起他。可是一向具有志气的马钧,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所幸他的一双手非常灵巧,並且在工作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使他学会了很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由于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制造机械的经验,改革

5、了许多旧工具,发明了许多新工具。人们都称他是“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对机械的研究是从改革织绫机开始的。并因此而出名,令世人知其巧。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织布机从西汉以來使用已二三百年之久,还在年轻的时候,马钧看到当时的织绫机十分笨重,操作既不方便,工作效率又很低,织工辛辛苦苦,累得满身流汗,织一匹绫子需要几十天时间。因此,马钧决心把它加以改进:对织绫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经过日夜苦心钻研和反复试验,把60个控制经纬线的踏板,改成只要12个踏板的连动控制型织绫机。这里要解决的是合并同类动作的连动杆的脱离和吻合机械动作。可想

6、而知难度有多大了。把几十综的绫机,一律改为12蹬,这就大大简化了织机构造和操作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六倍。同时,新绫机织出的绫图案自然,花纹奇特,花型变化多端,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受人们欢迎。这种高效的新式绫机传播到其他地区,被广泛采用。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我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我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某础。 当时,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一些官员甚至在魏明帝面前,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

7、了激烈的争论。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部分大意:(明确: 家贫位低乏辞令 少年有志勤钻研 改良织机造指南 巧思绝世多创造 )2学习研讨文章 段: 学生自读,正音释疑,积累词语: 更 功 设 益 至 弩 加 属 鼓 内容研讨:由文段介绍看,又介绍了马钧

8、的哪些革新和发明?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的什么精神?(明确:龙骨水车的创造在没有实现电力提水浇灌农田以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广泛使用着一种龙骨水车。也叫翻车。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最大的优点是能利用低处水灌溉高处田,很是好用。我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有翻车的制造,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大抵应该说是我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直到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才使得翻车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形成了从东汉到三国翻车的正式产生。 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

9、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侯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我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江南地区,直到今天还可以常常看到它。而在当时,就由遣唐使傳到日本,在江戶前期,以畿內為中心普遍使用著。

10、 “水转百戏”研制成功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动作极其复杂,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在我国古代木偶艺术中,应该说是非常卓越的创造。它虽然是供封建统治者玩乐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看,马钧已能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这些东西仅仅凭一点水力的传动,要解决各齿轮的摩擦阻力,是件非常

11、难的事情。 军事上的机械发明 由于马钧掌握了军事原理,因而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 那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魏军在战场上拣到,颇感惊奇。当时已经年老的马钧看到连弩后,认为这种兵器很好,说:“巧是很巧了,但还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进一下,威力还可增加五倍。”于是,他便将连弩进行了改进,果然效果甚佳。连 弩 三国时官渡之战,曹操曾使用“发石车”攻击袁绍的阵地,但只能单发,效率不高。马钧担心

12、敌方在城楼上挂起湿牛皮,就能挡住发石车抛出的石头。于是就在原来作战用的发石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原来的发石车,像个大天平,一头挂着一个斗,斗里装满大小石头,另一头挂着许多根绳子,作战时,兵士们一齐用力拉绳子这头,装石头那头就飞快地翘起来,这样,石头就被抛出去打击敌人。这种发石车缺点很多,每发射一次,都要花费一些时间,而且效果不大。马钧设计的新式轮转式发石车,则克服了这些缺点。它是利用一个木轮子,把石头挂在木轮上,这样,装上机械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就可以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使敌方来不及防御。马钧曾用车轮子来做试验,可以连续把几十块砖瓦射出几百步远(一步约

13、合米),这在当时说来,威力是相当大的。这里要解决的是高速旋转抛物线切点的准确选择的高难度问题。 以上发明都表现了马钧善于观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发明创新,造福人类的宝贵的科学精神。第二课时3学习研讨文章 段: 学生自读,正音释疑,积累词语:难 对 要 乖 揆 神 言 事 伦 然则 况 施 任 道 御 废 变 同情 同事 考试 见 璞 悟 忽 鉴 可恨 内容研讨:根据文段概括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裴先生: 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安乡候: 虚心接受意见。武安候: 不重视,也不去考验制作。傅玄: 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机会人才去实践展

14、示。 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在当时为什么得不到重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多数轻视科学技术,对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史书上连一个完整的传记也没有。幸亏南朝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摘引了一些我国古代机械大师马钧的故事,才让我们知道一些古代卓越的科学家发明成就。马钧,天下莫不服其工巧,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然而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制造和推广。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

15、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傅玄对此感慨颇深地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其云“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所指亦不仅在为政,更着眼于经济与技术。在古代社会,尤其在崇尚虚无放诞之论的晋世,博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是难能可贵的。马钧对人类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几千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3) 研讨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表述带有主观色彩。传记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感情外,文末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