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5524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导学稿第一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边六中 七 年级 美术学科导学稿执笔人: 杨英 组 审核人 : 周次: 时间: 年 月 日集 体 备 课反 思 栏课题:第五课耕牛 战马 第一节二、学习目标: 1、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2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三、教学重点: 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教学难点: 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画笔等。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图片赏析

2、: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1、 讨论分析(1) 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2) 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3)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牛图中看神奇的线条。二、导学释疑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兼写。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

3、章。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4) 同学们谈谈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有那些?牛,勤劳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放牛归马”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4、,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三、巩固提升教师演示在五牛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感情,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

5、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3)线条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到了那些作用?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四、延伸与拓展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1)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五、作业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