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1530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处理场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垃圾填埋场工程 项目业主:*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建设地址:* .项目背景: *位于宁化西南部,与闽赣二省三县相毗邻,全境面积17平方公里,有人口13152人,其中畲族3956人,是X省十八个民族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化步伐逐渐加快,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集镇的繁荣,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垃圾产生与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乡所在地约有人口4000余人,预计到22X人将达到600余人,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2公斤计,每月垃

2、圾量将达到吨,年产生垃圾近20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作为闽江、赣江、珠江三江源头之一,修建一座可供30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对于保护环境卫生,显得十分必要。 13研究内容 根据*的实际情况,对拟建的垃圾填埋场各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包括: 厂址评价;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 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 效益分析等。 14项目建议书编写依据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年,主席令第22号) 1.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20) 1.中国共产党X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

3、2.1国内外几种垃圾处理技术优劣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对垃圾的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卫生填埋技术以及由上述三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缺点互相抵消,使优点更为显著的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简述如下: 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专用设备如垃圾焚烧炉进行燃烧,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垃圾量供应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采用。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

4、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如果能教育广大居民自觉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各种金属、塑料和有机物区分开来,再将仅含有有机物的垃圾进行堆肥,在我乡竹山公路建设积极开展并日益完善的条件下,将垃圾堆肥用于竹山施肥,既解决了垃圾出路问题,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 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无法做到垃圾的减量化,但却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终手段,方法简便易行,投资较低,能消纳的垃圾量大,比较适应于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山区小集镇来说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垃圾处理规模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因

5、此,垃圾成分构成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含量还将占主要部分。按照*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数量,近中期的垃圾产量预测如下表: 序号 年分 人口数 (万人) 排放系数 (千克人日) 日产量 (吨/日) 年产量 (万吨) 1200 4. 0.8 . 0. 1220X 0. 09 4.5 016 320X 0.6 11 6.6 0.24 202X bs;0.6 . 72 .26 2.垃圾处理方案 近中期产生的垃圾拟采用堆肥+填埋处置方式,垃圾产生量即为需处理量,以02年的年产量为平均数计算,日处理量为6.6吨,年处理量为.24万吨,至202年产生的垃圾总量为0.242.8万

6、吨,按45%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竹山施肥,55%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可按可消纳*3年内产生的垃圾量考虑。 3总图与运输 总图 1.1场址选择 拟选场址位于*彭坊村境内,小地名长坑垅,距离乡所在地2.5公里,场址附近有县道通过,交通便利。 3.周边环境。场址周围无居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周边自然条件的环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 3.1.3总图 本项目场址为一天然山谷,东面为山峰,西面XX县区道,南北二面是山脉,长约为0米、宽米,根据场地及生产工艺、运输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从西向东把场地分为二段,即进口处为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区,占地约为30m2,里面往东为填埋区,占地约为60

7、00m2。 3.14运输与道路 本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为6.6吨,全部采用农用运输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输。场内道路长约0m。 3.15用地条件。本场地可建设为山谷型填埋场,东南部为平坦狭长地段,无地下水出现,除了雨季的大气降水可用设立截洪沟排出外,填埋场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响。 3.16土料来源。垃圾填埋作业需要大量覆盖土,周边粘土土料来源广泛。 4预处理及堆肥处理工程 4.1堆肥处理工艺 堆肥处理工艺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温度一般在565oc,发酵周期短,称为高温快速堆肥,为了使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给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通常通过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促进其与空气的充分均匀接触,实现好氧发酵,根据八十

8、年以来国内垃圾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本项目也采用仓式静态堆肥,辅以机械通风,提高发酵温度和发酵速度。 4.1工艺流程 分选预处理及堆肥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进料板式给料机滚筒破袋机滚筒筛分机筛下物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筛分堆肥成品 4.2设计说明 ()垃圾给料系统方案设计利用天然地形,将分选车间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车将垃圾沿进场道路直接运至分选车间顶部,将垃圾从分选车间顶部的预留孔洞中,将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给料机的料斗。 ()垃圾进入分选车间后,由板式给料机的均匀给料,通过皮带轮输送机将垃圾送进滚洞破袋机,将垃圾进行破袋处理,以利于下阶段的分选。 破袋机的出料又通过皮带输送机

9、被送至滚筒筛进行筛分处理,根据经验筛孔取为0mm,筛下物通过滚筒筛下部和皮带送出,然后直接送到一次发酵仓的顶部,在布料机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到发酵仓。筛上物为不利于堆肥的物质,在分选车间前的受料平台上短暂停留后,由专用自卸农用车运往填埋场做填埋处理。 ()堆肥处理系统 堆肥技术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分解,使其变成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腐殖土状物质的全部过程,好氧堆肥过程放热而使堆体达到高温,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大量繁殖释放热量造成的,由于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

10、,蛋白质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质并呈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热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保温阶段。 42发酵仓的设置 4.21一次发酵 设计中将前三个阶段在一次发酵场中完成,发酵周期限为8天,包括12天的升温期,5天左右的高温期,1天降温期,为了保证合理的通风,根据经验,按0.3空气/m3垃圾mi设计,采用2台风机,一台用于鼓风,一台用于抽风。 一次发酵仓为砖混结构,建8个仓,每个仓容纳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时间为天,每天的垃圾量为6.6吨,按45%计为3吨左右,容重以0./m3,约为3根据堆高2m考虑,单个发酵仓建筑为252m。发酵完毕后,由农用运输车送

11、往二次发酵仓。 .2二次发酵仓是堆肥稳定化的过程,按发酵周期0天设计,在发酵仓内完成,每日进料3吨,约为6m3由2个单元组成,按210排布置,每个单元容纳一天的处理量,仍按2.52m设计,在长边二侧各设10个门,供物料进出,出料由铲车运到后处理车间。 .2.3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 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合建,成品库存 p;填埋场汇水面积为10002,大气降水以截洪沟排出,由于填埋场地势是东高西低,所以截洪沟需设立三段,分为东段、北段、南段顺填埋场铺设,把水导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1米,护砌高度为2米。采用浆砌块石,水泥沙浆抹面而成。 5.1导渗方式 当填埋作业开始并终场后,填埋场内的

12、积水需以主盲沟、支盲沟、次盲沟和石笼构成的导渗系统将渗沥液导出场外。其中主盲沟负责渗沥液的最终排放,设置在填埋场底以下,与支盲沟相通,由直径为dn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g/m2织质土工布构成。支盲沟也位于填埋区底部,沿场底两侧坡向主盲沟,同侧支盲沟之间的距离为40断面为梯形断面,下底宽400m,上宽800mm,深600m,在支盲沟中铺设直径为2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沟的坡度不小于2,同样用10g/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是在填埋过程中形成的,当每次填埋高度达到4.7米时,按照填埋作业要求开始覆盖中间.m覆盖土之前,在压实的垃圾堆体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沟的垂

13、直上方设置次盲沟。次盲沟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设好后再开始中间覆盖。 石笼是用织质土工布内装20-40m的卵石,布设在主盲沟和支盲沟的相交处,以不小于%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液通过石笼的作用更好地导出。 为了使填埋区场底的导渗系统不致堵塞,在铺设好的dpe管外设置反滤层,该反滤层由卵石组成,从里到外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层的厚度均为100mm,粒径分别为40m、3m、25。 5.2填埋工艺 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要求层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m,当累积厚度达到4.7m时,即进行0.3m厚的粘土覆盖,然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填埋,待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终场覆盖,底层是0m的粘土,表层回填营养土,种植作物,同时,要注意到顶面具有不小于.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 5.3填埋作业主要机械设备 垃圾卫生填埋作业所需选用的机械主要使用通用机械,购置自卸农用车和蛙式夯实机各一辆(台)以节省投资。 6.辅助工程 .1建筑工程 .1.将办公室、宿舍、机修车间合为一体,采用平房建筑,加强通风采光,增加居住情趣。 6.分选车间、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车间和成品库均采用砖混结构。 序号 建筑名称 规格 层数 结构形式 建筑面积(m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