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5168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语文试卷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jn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ng浆?我揍上去,想摘一朵。 2、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2分)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C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D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上初中了,我们应该更加刻苦学习。B.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C. 夏天的太姥山,真是纳凉避暑的好季节。D.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4、“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它源自( )(2分) A.伊索寓言 B.安徒生童话 C.格林童话 D.克雷洛夫寓言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

3、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旨也 甘美B、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C、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D、然后能自强也 自己努力图强7、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困难。B、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C、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D、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4、8、背诵默写(10分)、默写杜牧泊秦淮全诗: , 。 , 。半亩方塘一鉴开, 。观书有感(朱熹)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王湾虽有至道, , 。虽有佳肴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不断战胜困难的句子:“ , 。”三)语言实践运用(4分)成长,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成长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发育,更多的还是心理的成熟。某班同学还借此开展了一次以“成长”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就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9、活动一:名言警句伴我成长。名言警句是精神的食粮,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当你骄傲时,它提醒你谦虚;当你沉沦时,它激励你奋进;当你忘形时,它告诫你冷静

5、请说出伴你成长最重要、你最喜爱的一则名言。(2分)我最喜欢的名言: 10、活动二: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仿写句子: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2分)仿写: 四)名著导读(4分)1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少部分以受欺凌的下层平民或奴隶为主人公。广泛采用 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12、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请说出下列寓言的寓意。天文学家: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

6、后,走过来弄清楚了情况,便对他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事情。”寓意是: 二、阅读(35分)一)文言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棹数小舟,曳铁钯( ) 湮于沙上( )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 16、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

8、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_ _ 二)阅读鸟中诸葛一文,回答文后题目。(9分)(1)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2)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3)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

9、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4)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6)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7)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

10、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8)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9)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10)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

11、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11)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12)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18、上文介绍了乌鸦哪些方面的特征?请分点概括回答。(3分) 19、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