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5039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典型题指导(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题一、求解析式(东1)8.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3cm,动点M自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N自A点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3cm的速度运动,到达B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昌1)如图,已知ABCD中,AB=4,AD=2,E是AB边上的一动点(与点A、B不重合),设AE=,DE的延长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设BF=,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与的函数关系的是(顺1)8如图,在RtABC中,AC=2,D是AB边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E是BC

2、边上一点,且设AD=x, B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密2) 8如图,RtABC中,C90,AC3,BC4,P是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PQAB交ABC的直角边于点Q,设AP为x,APQ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关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延2)8如图:等边ABC中,边长AB=3,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射线AC上,点D沿BC方向从B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点E沿AC方向从A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D点停止时E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D、E、C三点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用y来表示,则y与t的图象是A B C D

3、二、用图形变化趋势和极值判断FERPBCDA(海2)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60,AB= DC=2, AD=1,R、P分别是BC、CD边上的动点(点R、B不重合, 点P、C不重合),E、F分别是AP、RP 的中点,设BR=x,EF=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yxOOxy1231Oxy123112311321yxO A B C D(朝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是反比例函数(x 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x轴上,且PO=PA,AB是中OP边上的高设,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ABCED(2011中考题)8如图

4、,在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BCDOOOOxxxxyyyy111111112222三、立体图形(密1)8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画有如图中所示的粗线,图是其展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A面上画有粗线,那么将 图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中,画法正确的是(门2)8. 如图,已知MN是圆柱底面直径,NP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M、P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NP剪开,所得的侧面展开图是A. B. C. D.8已知正方形纸片的

5、边长为18,若将它按下图所示方法折成一个正方体纸盒,则纸盒的边(棱)长是( )第8题图A B C D (丰2)8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A北 B京 C精 D神(2010中考题)8.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右图所示的白纸只沿虚线剪开,用裁开的纸片和白纸上的阴影部份围成一个立体模型,然后放在桌面上,下面四个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符合上述要求,那么这个示意图是四、折纸(顺2)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右上方的小三角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五、不规则图形面积(注意图

6、形的割补)(西2)8如图,在矩形ABCD中,BC=1. 现将矩形ABCD 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则AD边扫过的 面积(阴影部分)为 A . B. C. D. 第12题一、找规律问题(海1)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正方形A1B1C1O、 A2B2C2B1、A3B3C3B2, ,按右图所示的方 式放置. 点A1、A2、A3, 和 B1、B2、B3, 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 已知C1(1, -1), C 2(), 则点A3的坐标是 ;点An的坐标是 .(朝1)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E、F分别是BC、CD边上点,(1)若CE=CB,CF=CD,则图中阴影

7、部分的面积是 ;(2)若CE=CB,CF=C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用含n的式子表示,n是正整数)第12题图(密1)12在A(0A90)的内部画线段,并使线段的两端点分别落在角的两边AB、AC上,如图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画线段,使线段与线段在两端点处互相垂直,A1A2为第1条线段设AA1=A1A2=A2A3=1,则A = ;若记线段A2n-1A2n的长度为an(n为正整数),如A1A2=a1,A3A4=a2,则此时a2= ,an= (用含n的式子表示)(房1)12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6,BC= 8,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A1作A1C1B

8、C,垂足为C1,过C1作C1A2AB,垂足为A2,再过A2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1,A1C1,C1A2,A2C2,AnCn,则A1C1= ,AnCn 二、周期性问题(丰1)12在数学校本活动课上,张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电动娃娃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依次跳动规定:从顶点A出发,每跳动一步的长均为1第一次顺时针方向跳1步到达顶点D,第二次逆时针方向跳2步到达顶点B,第三次顺时针方向跳3步到达顶点C,第四次逆时针方向跳4步到达顶点C, ,以此类推,跳动第10次到达的顶点是 ,跳动第2012次到达的顶点是 OABClD(顺1)12如图,菱形ABCD中,

9、AB=2 ,C=60,我们把菱形ABCD的对称中心称作菱形的中心菱形ABCD在直线l上向右作无滑动的翻滚,每绕着一个顶点旋转60叫一次操作,则经过1次这样的操作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经过18次这样的操作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 ;经过3n(n为正整数)次这样的操作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 (结果都保留)圆的计算(海1)20如图,ABC内接于O, AD是O直径, E是CB延长线上一点, 且BAE=C.(1)求证:直线AE是O的切线;OABCDE(2)若EB=AB , , AE=24,求EB的长及O的半径(朝1)20如图,在ABC中,点D在AC上,DA=DB,C=DBC,以AB为直

10、径的交AC于点E,F是上的点,且AFBF (1)求证:BC是的切线; (2)若sinC=,AE=,求sinF的值和AF的长(东1)21. 如图,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CA是O的切线, AE平分BAC交BC于点E,交CD于点F(1)求证:CE=CF;(2)若sinB=,求的值 (昌1),19如图,已知直线PA交O于A、B两点,AE是O的直径,C为O上一点,且AC平分PAE,过点C作CDPA于D(1) 求证:CD是O的切线;(2) 若AD:DC=1:3,AB=8,求O的半径 AOBFCDE(2011中考题)20如图,在ABC,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

11、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BFCAB(1)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2)若AB5,sinCBF,求BC和BF的长(2010中考题)20. 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一点,圆O过D、B、C三点, DOC=2ACD=90。 (1) 求证:直线AC是圆O的切线; (2) 如果ACB=75,圆O的半径为2,求BD的长。第22题(丰1)22将矩形纸片分别沿两条不同的直线剪两刀,可以使剪得的三块纸片恰能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不能有重叠和缝隙)小明的做法是:如图1所示,在矩形ABCD中,分别取AD、AB、CD的中点P、E、F,并沿直线PE 、PF剪两刀,所得的三部分可拼成等腰三角形PMN (如图2

12、) (1)在图3中画出另一种剪拼成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2)以矩形ABCD的顶点B为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4),矩形ABCD剪拼后得到等腰三角形PMN,点P在边AD上(不与点A、D重合),点M、N在x轴上(点M在N的左边)如果点D的坐标为(5,8),直线PM的解析式为,则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为 图1 图2 图3 图4 备用(朝2)2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是BC边上的动点,点E在AB边上,且EPB=60,沿PE翻折EBP得到. F是CD边上一点,沿PF翻折FCP得到,使点落在射线上(1)如图,当BP=1时,四边形的面积为 ;(2)若BP=m,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要求:用含m的代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