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5015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股股东侵权法律问题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股股东侵权问题在过去1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10.48%的平均增速,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亦高于其他企业,而同期,中国股市在经历了短暂的井喷之后便持续萎靡不振,似乎成了“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反向指标。公司一方面热衷于上市融资,1990年至今,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另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红利回报究竟很少,据Wind的数据显示,1990年末到2010年末,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也就是说,花费4.3万亿元真金白银参与上市公司融资活动的普通股东所获得的分红额不超过0.54万亿元。这意味着

2、,近21年来,A股市场给予普通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总额占融资总额的比率不足13%,仅9月19日一周以来,大股东减持过亿元的公司就有*ST昌九、*ST国创、太平洋、多伦股份、中银绒业等5家公司。其中,中银绒业和多伦股份减持金额更已接近2亿元左右。如中银绒业控股股东宁夏中银相继于9月26日和27日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1430万股和1350万股,累计套现18560万元。 弱市增持逾四亿股 大股东频出手护盘过冬晓晴http:/ 2011年09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还需背负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这几项交易成本甚至超过了红利。更为恶劣的是,许多上市公司竟然以再融资募集的资金给投资者分

3、红。上市公司分红一般不超过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每股现金分红超过其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这意味着,这些分红源于配股融资,圈来的钱又成为现金分红的来源 刘淑莲、胡燕鸿在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证分析。大股东随意圈钱,最终侵害了公司的利益和中小股东的收益权,已成为A股市场最为病态、也最令人痛恨的现象之一。控股股东侵权,已经成为侵害普通投资者、导致市场炒作风气盛行并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控股股东侵权及受害者的救济已经成为公司法和证券法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对控股股股东侵权权的理论论根源,以及小小股东将将采取哪哪些救济济措施分分析,以以期能够够说明这这一股市市现象,更更

4、好的维维护小股股东的利利益。一法律分析析1.控股股股东侵权权简介控股股东侵侵权指控控股股东东在商业业活动中中违反法法定义务务损害他他人合法法权益,依依法应当当承担损损害赔偿偿责任的的行为。我我国侵权权责任法法明确将将股权作作为侵权权法保护护对象。股股权问题题是公司司法的核核心问题题,公司司领域侵侵权法律律规制将将围绕对对股权的的保护展展开。控控股股东东在履行行其职责责时负有有合理的的注意义义务,我我国公司司法规定定了商事事主体的的忠实义义务和勤勤勉义务务,其中中勤勉义义务即为为英美法法上的注注意义务务。公司司法和证证券法均均规定了了董事、监监事、高高管人员员的损害害赔偿责责任,这这些规定定属特

5、别别规定,应应优先适适用。因因此,公公司工作作人员职职务侵权权责任不不能一概概而论,承承担责任任的主体体应因行行为人的的身份不不同而不不同。控股股东通通过操作作公司的的控制权权,把持持公司董董事会,通通过关联联交易等等方式,攫攫取公司司利益,并并侵害中中小股东东权益。实实践中,控控股股东东侵权大大多采取取以下几几种方式式:关联联交易、溢溢价出让让控制权权、股份份稀释、排排挤压榨榨、内幕幕交易,夺夺取公司司有利机机会、侵侵吞公司司财产等等。公司司是企业业组织形形式的一一种,是是一系列列不完备备契约(契契约在司司法实践践中的责责任或功功能上不不完全)的的结合体体,是“为了存存续不同同的计划划安排,

6、聚聚合生产产资源以以追求一一个或数数个无期期限的目目标的一一种经济济组织” 德柯武钢,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16页。公司股股东之间间通过订订立契约约,规定股股东之间间的权利利、义务务和责任任,来调整整他们彼彼此之间间的关系系,达到到相互制制衡的目目的。股股东将自自己的一一定的资资产交给给对公司司事务进进行管理理的股东东支配,由这些些股东使使用他们们所交付付的财产产来从事事商事活活动,将由此此而获得得的收益益交付给给自己。“由于公司股东之间的此种做法越来越多,现代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迫于压力也越来越多地认可股东之间所订立的此类契约,

7、尤其是当此种规定符合公司利益的保护时,更是如此” 张民安:公司契约理论研究,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第46页。公司作为一一种经济济组织,通常通通过法令令来协调调各方面面的利益益以及调调和分歧歧,不确定定性因素素可大大大降低,从而能能够有效效地避免免机会主主义行为为;并且公公司还可可以运用用比市场场更为多多样化的的控制、奖奖励和处处罚等工工具,来减少少达成契契约和履履约的成成本。“现代企企业的成成熟特点点,就是是管理上上的有形形之手取取代市场场中的无无形之手手的过程程。管理理协调带带来的节节约要比比通过增增加生产产或分配配单位的的规模而而造成的的节约多多得多” 美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

8、管理革命,重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70-578页。因此此,股东通通过成立立企业组组织,可可以节约约市场交交换产生生的交易易成本。公公司本质质上是用用企业内内部的行行政协调调替代市市场上通通过契约约完成的的交易,说明企企业(公司)与市场场是两个个相互替替代的手手段。公公司这种种商事组组织的规规模是由由在公司司内完成成交易的的费用与与在市场场上完成成交易的的费用两两者相比比较而确确定的,就就是说,在公司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公开市场上组织这笔交易的费用时,公司就没有必要再扩大了,再扩大也不会提高交易的效率。2.问题产产生的原原因现代公司组组织形式式的产生生及其存存在,在

9、在经济发发展的进进程中产产生了很很大的积积极作用用,但公公司股东东在从公公司这种种商事组组织获得得巨大经经济利益益的同时时,公司司的所有有权与控控制权分分离这种种特征也也对经济济发展产产生了不不利影响响。为了了节约交交易成本本和提高高经济效效率或者者股东自自身能力力不足的的原因,股股东在公公司成立立后,放放弃了他他们享有有所有权权的资本本进行直直接支配配的权利利,通过过制定公公司章程程的形式式,将公公司决策策的剩余余控制权权委托给给董事会会,董事事会又将将日常经经营的剩剩余控制制权委托托给经理理人员,股股东把对对经营决决策的剩剩余控制制权转化化为对经经营者选选择的剩剩余控制制权,但但是他们们保

10、留了了最终的的权力,来来确保自自己的所所有者身身份和地地位。公公司控制制权通过过公司这这种经济济组织形形式和契契约关系系的应用用,合理理配置公公司的各各种权利利,建立立规范各各类公司司资源、公公司相关关权利以以及公司司治理等等制度。控股股东通过选举公司的管理者等方式实现对公司的控制。随着商事活动日益发展,经营机构已经掌握了公司的权力,这种情况下,股东利益的实现必须通过公司管理者才能够实现,“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公司自治已表现为共同治理的法人自治” 王红一:论公司自治的实质,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第103页。由于代理人的行为与委托人即股东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完全一致,控股股

11、东一旦根据委托关系获得了自由配置公司各种资源的权力后,具有很大的空间去追求与股东不一致的经济利益。并且,控股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公司的信息,比其他股东所能够获得的信息更占优势。因此,控股股东在某种情形下,在股东不知晓的情况下,控制公司,使公司逐渐成为其谋取私利的个人工具,中小股东将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公司自治的多数决原则不能有效解决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不能解决控股股东对非控股股东的压迫问题。“权益冲突的合法解决途径是表决制度” 顾功耘,沈贵明:商法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在公司治理中,通过民主的形式,即当事方不同形式的多数决形成作为公司意志

12、的集体决定。实践中,一般体现为多数集体决定,多数集体决定只是合理的决策机制,并不能作为决策的正当性的权威根据。多数决主要从集体利益出发,提高整体效率的制度具有不完全性,往往造成对少数人权利的侵害。这个制度很有可能使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恶化,经营者拉拢职工监事,与股东监事对抗。“法律必须防范公司以及股东会的集体专政倾向,使股东个人免受公司其他当事人专断意志的强制” 刘桂清:公司治理的司法保障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载现代法学2005年4期,第64页。总之,控股股东侵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公司的权力结构” 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三中

13、小股东东的司法法救济(一)股东东代表诉诉讼制度度我国公司司法第第1522条规定定,股东东代表诉诉讼制度度是指当当公司利利益受到到侵害时时,如果果公司拒拒绝或者者怠于行行使诉权权的情况况下,股股东可以以代表公公司,为为了公司司的利益益对控制制股东、董董事、高高管人员员或者第第三人的的非法行行为提起起诉讼,通通过司法法救济途途径来维维护公司司的利益益。由于于我国新新公司司法定定位在修修订层面面上,对对股东代代表诉讼讼制度的的创设是是原则性性的,可可操作性性并不强强。司法法实践中中,无论论在实体体方面,还还是在程程序方面面,许多多问题需需要解决决,如提提起诉讼讼的管辖辖法院、法法院立案案时如何何确定

14、案案由、诉诉讼费如如何收取取、公司司和其他他股东的的法律地地位的确确定等等等。1.原告资资格我国公司司法针针对有限限责任公公司和股股份有限限公司作作出了不不同的规规定,将将提起代代表诉讼讼的原告告限定为为:(11)有限限责任公公司的股股东,其其提起股股东代表表诉讼没没有资格格限制;(2)股份有有限公司司的股东东有持股股时间和和持股数数量的限限制,只只有连续续1800日以上上单独或或合计持持有公司司1%以以上股份份的股东东才具有有股东代代表诉讼讼的原告告资格。秦秦士平律律师认为为,公公司法有有两个问问题未加加规定:一是持持股时间间的起算算点问题题。应当当采取自自股东起起诉之日日向前推推算满118

15、0日日即符合合持股时时间的方方法计算算。二是是起诉人人在侵权权行为发发生当时时是否必必须持股股的问题题。由于于侵权行行为的情情况比较较复杂,侵侵权行为为发生的的时间有有时也难难以界定定,有的的甚至具具有持续续性。如如果规定定当时持持股,其其程序性性审查需需要占用用更多的的司法资资源,加加大司法法成本,以以利于维维护公司司的整体体利益,因因此,只只要股东东起诉时时具备股股东资格格即可。股东代表诉诉讼案件件时还应应注意股股东资格格对原告告主体的的限制。在在诉讼中中,原告告股东可可能会因因各种原原因丧失失股东资资格,继继受股东东地位的的人也不不可以继继受代表表诉讼中中的原告告地位,法法院应裁裁定驳回

16、回起诉。因因为股东东资格一一经丧失失,即无无从保证证该前股股东在诉诉讼结果果与其无无利害关关系的情情况下会会为了公公司的利利益而代代其正确确行使其其诉权。但但是基于于公平原原则,对对于那些些被控股股公司的的董事或者者其他人人为一己己私利而而滥用职职权、恶恶愈促使使该起诉诉股东丧丧失股东东资格的的除外。另另外,要要注愈保保护其他他股东的的知情权权和诉讼讼参与权权。股东东代表诉诉讼的判判决对公公司及其其全体股股东具有有既判力力和拘束束力,其其他股东东要受“一事不不二审”规则的的约束,不不得重复复就同一一事项提提起其他他代表诉诉讼。股股东只是是形式上上的原告告,实体体审理的的仍是公公司的权权利义务务,判决决的利益益也全部部归于公公司,所所以,其其他股东东不必主主动追加加进人诉诉讼。2.公司和和其它股股东的诉诉讼地位位在实践中,有有将公司司列为第第二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