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4918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调研 基层民政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前沿和基础。在民政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职能不断扩充的新形势下,基层民政工作机构承担的工作量日益俱增,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县镇民政办不论是机构、人员、经费以及工作用车、工作用房、网络建设,还是工作标准化水平,都与现实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民政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着民政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情况 xx县总人口0.3万人,现辖18个镇,183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敬老院7所,各类民间组织25个。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万余人,优抚对象1.万余人,城镇低保对象06万余人,农村低保对象1万余人

2、,五保对象0.1万余人。全县共有下岗失业人员、农村特困户、低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众0.5万人,全县民政工作对象占总人口的33.2%。 为切实解决基层民政机构不明确、人员配备不足、业务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年,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乡镇民政规范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开展了基层乡镇(街)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一是落实机构。0*年,经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后,将原乡镇民政所并入镇社会管理办公室,加挂镇民政办牌子,原乡镇民政所长任镇民政办主任;二是落实人员。根据镇规模大小配备工作人员,5000人以下的镇设民政办主任人,干事人,001000人的镇设民政办主任

3、1人,干事2人,10000人以上的镇设民政办主任人,干事3人,城关镇街道办设主办干事2人。民政办主任由县人事部门考察任命,民政干事由镇党委、政府从富裕干部中调剂;三是落实阵地。各镇均配置办公用房,微机、电话、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备。确保了办公的正常进行;四是落实经费。民政工作经费支出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各民政办设立资金专户,将财政预算、上级业务拨款直接纳入专户统一管理;五是落实待遇,各镇民政办主任一律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六是落实制度。根据市民政局统一标准,各镇民政办将优抚、救济、低保等各项民政业务的政策规定、办理程序、工作标准制成刊板,上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目前,全县有镇民政办18个,民政干部46人。8个镇民政办按照“六个落实”的要求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达到全县统一标准。 二、主要做法 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程,是一项需要不断巩固发展。只有在深化提升上做文章、下功夫,才能打造新时期强势基层民政形象。对此,我县按照总体规划步骤和“行政效能更优、服务水准更高、公众形象更好”的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总体要求,努力把基层民政规范化建设推向长效化轨道。 1、不断深化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把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作

5、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宗旨,做到认识统一、任务落实、层次提高、力度加大,保证民政所规范化建设按标准和步骤有序地推进,全面完成。真正把基层民政所建设成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为民办好事、办事实的窗口,更多、更好地解决群众百姓的困难,使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在工作中达到三个结合:一是表面与内涵相结合。把场所、硬件建设和提高效能、规范运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二是眼前和长远相结合。杜绝把基层规范化建设定位成临时性、突击性、应付性工作,特别在人员配置上考虑长远性,以稳定民政队伍,确保民政政策执行的延续性;三是目标和实效相结合。以工作实效为根本目标,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等深层次问题上检验

6、规范化建设成果,达到预期效应。 2、组建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民政队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是推进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把好民政干部“入口关”,真正将德才兼备的人选派到民政岗位上来,加强民政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民政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镇民政办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民政工作的标准,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民政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和群众工作的能力。 3、完善目标、督查、考核一体的工作体系。根据县委

7、、县政府的工作重心,确定当年民政工作的目标。每年初,县委、政府将民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下达分解到各镇,明确主抓分管领导,各镇落实主抓领导。平时,对目标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基层在推进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针对基层民政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对基层的考核办法。年终,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镇党委、政府工作的综合考核考评,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了上下对接的目标体系,努力构建基层民政工作“目标、督查、考核”三位一体的行政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坚持和完善的工程,需要一套科学的机制予以保障。围绕基层

8、民政行政效能更优、服务水准更高、公众形象更好的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县民政局不断加强对基层民政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解决好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镇按照标准要求,创造基层民政工作的条件和环境,镇民政办积极努力,深入村组农户体察民情,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破解难题,在规范业务工作、系统教育培训、目标责任到位、行风政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工作标准化建设,从更高层次上塑造强势民政形象,真正把基层民政办建设成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窗口,使全县的老百姓也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现代化办公、降低行政成本为目标,切实筑强基层民政组织

9、服务载体平台,进一步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民政专网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不断推进民政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 5、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民政工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许多工作单靠民政部门一家的力量是开展不好甚至无法开展的,只有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力量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充分理解,积极配合,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大基层民政建设投入,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民政事业的发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民政格局。 三、几点建议 1、基层民政组织规范

10、化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镇民政办是直接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打交道的工作环节,镇民政办工作水平直接体现民政工作的有效性,更直接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基层民政日益繁重的业务量与现行机构、人员、办公条件的不对称已形成明显的矛盾。民政工作人员身兼多职、缺乏必要的办公设施。规章制度、办事程序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因此,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民政工作根基,应该成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加强。民政部门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分,民政局对基层民政机构负有指导责任,基层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涉及机构、人员、资金等多方面问题,单靠

11、县民政局的部门行为难以推进。因此,必须从构建“大民政”的高度认识强化基层民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建议明确县民政局、镇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在基层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定位,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达到规范、长效。 2、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重点要强化民政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行镇机构改革方案中,“社会管理办公室”加挂民政办的牌子,就是意味着要以民政工作统揽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实质上也确实应该如此。但是,有的镇不能全面理解民政工作范畴。表现在,镇民政办主任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没有地位。在镇民政办机构建设中的投资远远不及司法所、计划生育办公室等机构的投入。

12、无工作用车、民政干部兼职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效率。建议上级民政部门重视基层民政组织机构建设,增加投入,核定编制,强化地位,以确保基层民政工作有序开展。 、落实民政工作经费,是实现民政工作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20*年以来,我县实行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一卡通”服务,全面启动社会救助动态管理监控系统建设,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重点优抚对象优抚资金、低保资金、五保资金、高龄老人补贴等资金发放量大,均实行社会化发放。民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工作经费不足,影响了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实现民政工作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把党和政府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各项民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建议在救灾救济、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工作量较大、运行成本较高的民政业务工作方面,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预算一定比例的业务工作专用经费,确保各项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