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4620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初中升学考试化学模拟试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您服务教育网http:/ 2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5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620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就近排放B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将其燃烧掉C简化各类商品的塑料包装 D用修正液代替橡皮纠错2下列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大理石 B蒸馏水 C啤酒 D石油4下列关于化学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C拉瓦锡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D汤姆生提出近代原子学说5

2、、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称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6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大苏打或海波,是照相常用药品之一,它和H2SO4能发生如下反应:H2SO4Na2S2O3Na2SO4SRH2O,则R的化学式为( )A、SO3 B、H2S C、SO2 D、H2SO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下的PH值均在通常情况下测定)( )A.PH7的雨水都是酸雨B.稀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会逐渐增大C.10g 10.6%的Na2CO3溶液与10g 10.6%的CaCl2溶液混合后的PH7D.将40gNaOH固

3、体加入100g 49%的硫酸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78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 碳粉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的铜D. 氢氧化镁能使紫色石蕊座液变成蓝色9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多喝“汽水”可治胃酸过多C、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D、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10以下对科学事实的归纳和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不一定要在溶液中发生B碱能跟一切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酸能和所有盐反应D分子是保

4、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 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12、2005年7月以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蔓延的禽流感疫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达菲作为应对可能的禽流感大流行的储备用药。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28 N2O4H3PO4。下列关于达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菲分子由六种元素组成 B达菲中碳、氮、磷元素的质量比是1922831C达菲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和一个磷酸分子组成 D使用达菲后就没有必要再研发新的抗禽流感药物了13下列做法和对应的

5、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2HClFeOFeCl2H2OB、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C、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COO2CO21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澄清的混合物 B、同一种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最多可溶解的质量与温度有关C、医用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D、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减小15、现有硝酸铵化肥50kg,经实验测得其中含氮量为343,则该硝酸铵化肥的纯

6、度为( )A、35% B、42% C、89% D、98%、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B 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C 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 D 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 17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下图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入时,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H2 CH4 CO2abA、只有B、只有和C、只有D、均可18小江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需鉴别的物质所加试剂及方法方法1方法2A木炭粉和氧化铜观察颜色通一氧化碳并加热B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加锌C碳酸氢铵

7、氮肥和硫酸钾钾肥加氢氧化钙并研磨稀硫酸D稀盐酸和氯化钾Fe2O3紫色石蕊试液19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钠B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C 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里的少量镁粉和铝粉D 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以除去氢气20若有某种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2克投入10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样品中M的质量分数为( )A 96% B 92% C 97.25% D 98%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一分,共19分)21(2分)写出下列物质

8、的化学式或化学符号: (1)胆矾 (2)亚铁离子 22(3分)请你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鹅卵石河底比泥河底的河流清澈得多,原因是 ;在某些农村常用明矾来净水,其作用是 。(2)在冬季,人们常看到养鱼池的冰面上打有很多洞,其原因是 。(3)常见暖气片上涂刷“银粉”(铝粉),其原因是 。23(3分)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乙属于 甲 乙 丙 . (填物质分类) (3)分析以上图示,你能得到的一条结论是 .24(4分)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

9、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将铜片加入到销酸银溶液中;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将金属片X加入到Y中.(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1)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一种金属是 ;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 .25(4分)2004年春天,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病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

10、(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1)次氯酸钠(NaClO)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对以下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A.用NaOH溶液浸泡 B.用水冲洗即可 C.用NaClO溶液浸泡26(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3)

11、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14分)27(3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三例受限制的应用。28(2分)将浓硫酸倒入浓盐酸中,会迅速产生大量白雾,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9(4分)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剂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用碘化银在高空分解生成

12、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 今年春天,我市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我市使用了500发碘化银炮弹。实现了人工降雨30mm50mm,大大缓解了灾情。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30(3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某实验设计如图所示.通过比较分析,写出该实验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原因.(至少答两点现象)观察现象原因31(2分)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