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45565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业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业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业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业课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知识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真题一、简答与作图(每题9分,15,共45分)1.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微观经济学讨论市场失灵时,通常会举公共品供给的例子。请问:为什么通常经济学家会认为,类似国防等公共品不能通过市场来有效提供?如果经济学家的看法正确,那为什么社会上会经常出现做好事、见义勇为、献血、自愿者等公共品自愿供给现象?你如何用经济学理论来反驳经济学家?3.什么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画图说明微观经济学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 “吉芬难题”的解释。4. 2010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布什政府实施的全部减税政策再延长两年,根据

2、这个政策,年收入4万美元以下的人将减税800美元,年收入10万美元的人将减税2000美元。请说明,奥巴马政府为什么要继续实施减税政策? 5. 在不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假设经济最初处于非黄金规则稳定状态水平,并且人均资本存量K高于黄金规则水平Kg(上标)。为了实现向黄金规则水平变化,储蓄率该如何调整?如果储蓄率调整的时刻为t,自此以后人均产出、消费和投资将会如何变化,在下图中画出各变量的变化轨迹,并阐明其原因。二、计算与证明(每题15分,69,共60分)6. 假设社会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24000C+3000V .6000C+1500V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

3、年限均为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m为100%试计算:(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为60%,第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1,其他条件不变,则第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3)根据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请计算两大部类生产的发展速度各为多少?7.在两种商品交换的经济体中,两个人(a,b)有如下的效用函数:Ua(Xa)=lnX1a+2lnX2a;Ub(Xb)=2lnX1b+lnX2b ,假定a这个人最初的资源禀赋 Ra =(9,3), 即可以消费9个X1和3个X2 ;而b最初的资源禀赋为 Rb =(12,6)。 定义两种

4、商品X1 和X2的价格之比P1/P2=P,并标准化商品2的价格 P2=1。证明:均衡的价格水平P*=0.58假如一个企业家拥有两个工厂生产相同的产品,两个工厂的生态函数均为:qi=(KiLi )?(TIP:就是开根号)(i=1,2);两个工厂的初始资本存量K1=25,K2=100。单位L和K的要素价格W和V均为1。(1)企业家要使短期成本最小化,那么产出在两个工厂之间该如何分配?(2)企业家要使长期成本最小化,那么产出应该在两个工厂之间应该如何分配?9已知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AK?,其中A=1,y为人均收入,储蓄率S=0.4,资本折旧率=0.1,人口(劳动力)增长率n=0.005,技术进步

5、率(生产率增长率)g=0.002。求:(1)经济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值;(2)如果要使社会成员达到消费(福利)最大化,资本的边际产出应当达到多少?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0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1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12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可能面临怎样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2010年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2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3图示规模报酬递减、不变、递增,结合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分析之。并说明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的

6、经济意义。4“控制通货膨胀预期”这一提法的经济学意义。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说明,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能力。5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计算第一题考效用论,给了效用函数,黄瓜和西红柿的价格,总收入,求:(1)最大化效用和黄瓜西红柿最优购买数量(2)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之,看看和第一问求的有什么差别,叙述原因第二题,古诺模型,共三问,就做了第一问,二、三问忘了。论述题8主题意思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的意义吧。9浮动汇率的大国开放经济,挤出效用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10用IS-LM框架分析,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效果好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经济学综合考研真

7、题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答: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从生产过程中获得了剩余价值。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 p代表利润率,c 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是:p=mc,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如下:(1)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2)资本的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

8、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反比例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就越高。(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手段的激烈竞争。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利润率下降;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利润率上升。这种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

9、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与平均利润率呈正比例变化。(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果投人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

10、全会正式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处于平等竞争的关系,优胜劣汰,从而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其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在全国范围内,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在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制经济的主题地位,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还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

11、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这些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3.简要说明消费者均

12、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并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正常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答:(1)消费者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均衡指得是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序数效用理论中,当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时,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若干条差异曲线时,只有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 MRS 12= p1/p2.当MRS 12 p1/p2时,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对不断减少对商品 2 的购买,增

13、加对商品 1的购买,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用。相反,MRS 12 p1/p2时,消费者则会增加对商品 2的购买,减少对商品 1 的购买。在这两种情况下,最终都会使得MRS 12= p1/p2.成立。 (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需求曲线的形状如图 1 所示,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 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 U1相切于 a 点,在 a 点上相应的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OX1。现假定商品 1的价格 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 AB 移至AB。新的预算线 AB与另一条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U2相切于 b 点,b点是商品 1的价格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 b 均衡点上,相

14、应的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XO 1 。比较 a、b两个均衡点,商品上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x1x1这便是商品 1 的价格P 1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在图 1 中,替代效应,即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x1x1 ,它是在剔除了实际收入水平变化影响以后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x1x1 就是收入效应,它归因于商品 1 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它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x1x1是一个正值。因为当 P1 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物品商品 1的购买,正常物品的收入

15、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则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4.结合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三个概念,简要分析和评价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1)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在累进税制条件下,政府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政府支出会增加,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这些效应缓解了经济衰退。经济繁荣时,则出现相反的效果,对经济繁荣有所抑制。(2)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国民收入变动的比例,用公式表示是:dy/dg=1/1-b(1-t)+dk/h。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 d为投资需求函数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