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45456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全面负责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

2、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

3、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普查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查明并分析每个钻孔的封孔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

4、闭不良钻孔”对待。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及采空区是否积水、是否对本矿有影响。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断层、导水裂缝带等的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时,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断层、裂隙和褶曲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_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

5、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陷落柱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范围内直径大于_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4)瓦斯富集区普查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5)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措施、建议。6)井下火区普查查明井下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及建议。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

6、的防火密闭进行监控、检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7)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应查明井田范围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滑坡等情况。8)顶板灾害普查应查明开采煤层及施工的井巷工程顶、底板岩性、岩石破碎程度、岩石硬度系数及稳定性及存在的问题。9)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普查应查明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10)冲击地压普查应查明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危险性。四、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分析及危险性评估根据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进行隐蔽致灾因素评价与分析,说明所查明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基本查明、尚未查明、无法查明),根据查明情况对矿井未来五年内开采范围内存

7、在问题做出预测预报,并综合评估矿井所受危险性。(基本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该项隐蔽致灾因素已经基本查清,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尚未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手段,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还存在个别地段,还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量才能达到基本查明,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无法查明: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查清,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六、隐蔽致灾防范措施针对矿井存在的各类隐患,提出矿井隐蔽致灾防范措施。1、简述矿井现有防排水设备设施、防治水工程,水文物探报告、矿井水患技术论证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资料,制定的防治水工作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8、2、做好预测预报,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测、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排查、分析、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对可能发生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带的要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区队,并提出建议,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3、建立钻探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4、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_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

9、岩层和巷道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_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5、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瓦斯地质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_m3/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相关

10、部门及总工程师知道。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二)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灌溉引水渠沟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

11、生事故。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

12、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_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

13、排查。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完毕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在井下发现下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在周边矿井关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鹤_司技术服务中心人员,采用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密切_水位变化。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14、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鼓包等地质构造要

15、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_m超前探测距离。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_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_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_m/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有关相关部门,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补充探测和专家论证;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三)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2022年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