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442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设计基础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地震及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知识点解析:1. 地球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半径约6357km。 地球内部可分为3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1)地壳 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2)地幔 地幔物质根据推算形态应为粘弹性体(可传播横波)。(3)地核2地震的发生过程:(1)地震:是地球内某处因地球构造运动、岩层突然破裂(构造地震)、成因局部岩层塌陷(塌陷地震)、火山爆发(火 山地震)等发生了振动, 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

2、离。分为:(a)浅源地震(=60km.)(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b)中源地震(60-300km).(c)深源地震(300km). 震源深度影响:浅震波及范围小、破坏程度大;深震波及范围大而破坏程度小。3地震的成因与类型:(1)地震成因:地壳的变形(2)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全球地震发生总数约90%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此外,水库也能诱发地震、核爆炸可能在场地激发地震。4地震波及其传播(1)地震波定义: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2)分类: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i)纵波:可在固体、液体传播,为压缩波。(ii)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为剪切波。 面波:为

3、次生波。分为:(a)乐甫波、(b)瑞雷波。 5地震波的主要特性: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波形 地震加速度波形及三大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6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分为:(1)近震震级ML; (2)面波震级MS; (3)体波震级MB。 基于震级的地震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强烈地震。 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8中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1)分布范围广:面积79%以上为6度抗震设防。(2)震源浅、强度大:绝大部分深度20-30km。(3)强震的重演周期长:(4)位于地震区的大中城市多,建筑物抭震能力低。8中国的地震灾害

4、:( 1)地表破坏:地震缝、喷砂冒水、滑坡塌方。(2)建筑物的破坏(3)次生震害:一次灾害、次生灾害。9抗震设防目标的确定(1)依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2)合理的设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既能有效减轻地震破坏,又能合理使用资金。10中国抗震设防标准 (1)原则: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水平的抵抗能力。(2)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频度和强度。 基本烈度(中震):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重现周期为475年。 众值烈度(小震):50年超越概率为63.2%,重现周期为50年,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5度。 罕遇烈度(大震):超越概率为3%重现周期为1

5、461-2475年,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1度。 11中国抗震设计规范(2001)设防目标: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2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1)中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根据不同的水准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和要求实现的,称为三水准、二阶段抗震设 计方法。第一水准:建筑物在遭受颇度较高、强度较低的各种地震时,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 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弹性变形。第二水准: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三水准: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强度验算:以小震验算承戴能力,小震验算结

6、构弹性变形。(第一水准设防) 构造措施: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必要的变形能力。(第二水准设防) 变形验算:变形验算、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和易倒塌结构按大震验算层间位移。(第三水准设防)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知识点解析与小结:1. 掌握建筑地段的选择和场地类别的分类。2. 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3. 掌握液化地基的现象、影响因素、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4. 了解地基基础抗震加固的方法,掌握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1地段类别的划分: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在建筑物选址时,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不应在危险 地段建造建筑物。2发展断裂带

7、的震害和避让3局部孤突地形的震害影响4场地土的分类:(1)建筑场地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易破坏,刚性结构相应表现较好。 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表现较好,刚性结构表现不一。深厚覆盖土层上建筑物的震害较重,而浅层土上建筑物的震害则相对要轻些。(2)场地土类的划分影响因素:覆盖土层厚度、表层土的剪切波速(3)抗震规范场地类别划分:抗震规范按照表层土的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两个因素,将建筑物场地分为I-IV 四种类别。5地基的抗震验算:( 1 )天然地基破坏极少。(2)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天然地基。(3)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6地基土的液化现象:在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或粉土颗粒间急剧上升的

8、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压力降 低,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体抗剪强度为0,形成有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液化。7液化危害:(1)地面:喷水、冒砂、地陷等。(2)建筑物:下沉、倾斜8决定地基液化的主要因素有:(1)土层的地质年代。(2)土的组成和密实饱度。(3)液化土层的埋深。(4)地下水位深度。(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9液化的初步判别: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试验判别: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公式为:仏N液化指数的大小,从定量上反映了土层液化的可能性大小和液化危害的轻重程度。10地基抗液化措施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地基的液化等级,并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习惯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

9、艺等具体情况予以 确定。11地基加固处理处理方法首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其次考虑采取加强上部结构的建筑和结构措施,当仍然不能满足抗震要求时,再考虑 采用人工地基加固处理方案。(1)换土垫层法(2)重锤夯实法(3)强夯法(4)振动水冲法(5)深层挤密法(6) 砂井预压法第三章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知识点解析与小结1地震反应:地面运动作用于房屋,在房屋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影响地震反应的因素:房屋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面运动特性(幅值、频谱特性、持续时间)等。 2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动力计算简图:房屋结构的简化:一般将一单层房屋集中为一个质的,将竖向构件质量集 中至上下两端

10、,忽略质量的扭转效应,按单自由度考虑。3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1)荷载作用下的运动方程:2)地面运动作用下运动方程:4运动方程的解:(1)单自由度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加速度 惯性力(2)单自由度体系的有阻尼自由振动有阻尼的自振频率5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数值计算6求解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的方法:(1)比较精确的方法:建立结构体系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利用刚度方程,直到求觧内 力。适用情况:理论分析。(2)近似方法:根据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求出该结构体系的惯性力,将此惯性力视作为一种反映地震 影响的等效力,即地震作用,再进行结构静力计算,求出各构件内力。适用于结构设计。

11、7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不包含地面运动强烈程度和结构反应大小地震系数:反应地面运动强烈程度,一般情况下,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加速度愈大,所以、地震系数与地震烈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P49、表3.1动力系数(放大倍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8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关键要确定 ,影响因素,设防烈度,场区的地震动特性和场地条件。9地震反应谱:反应谱曲线的特点:(1)多峰值(2)阻尼影响大(3)随周期变化规律显著。 地面运动无规律,包含了不同频率的分量,不同结构放大频率不同。10标准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标准反应谱曲线的应用:已知结构的周期即可由标准反应谱曲线

12、直接查出加速度反应。11 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场地条件决定:场地类型和地震分组(分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阻尼的影响:一般钢筋砼的阻尼比取 0.05,但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也会有较多的变化,如阻尼器的采用,钢结构房 屋等阻尼比均不相同。第四章 多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知识点解析与小结:1多自由度体系的常用分析模型:层间模型:每个楼面、屋面可作用一个质点,墙柱质量则分别向上下质点集中。2. 两自由度体系结构无阻尼运动方程:03. 多自由度体系结构无阻尼运动方程:M区翎 +疋(癩3 =-昭遴*(f)0 m2考虑阻尼时:MIf打纺+ 叨侦幼+ 疋&(切=-M采用端雷阻尼假定:口二陽邂+斶瓷4.多自

13、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4.11)P62旳一一第一自振圆频率(较小)第二自振圆频率(较大)较小的为第一自振频率较大的为第二自振频率5.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振型的概念:对应某一自振频率各质点位移向的关系:(1)对应某一自振频率各质点位移的比值: 特点:位移幅值的比值为常数。(2)对应某一自振频率、各质点任意时刻位移的关系特点:位移比值仍为常数。(3)体系运动的组成:包含所有的频率和振型。6. 振型的正交性:任意两个不同频率的主振型之间有在互相正交的性质。 振型关于质量矩阵正交性佟网皿0(4.17) 振型于刚度矩阵正交性(4.18)进一步可得:7结构周期的近似计算:(1)基本周期的实用近似计算 能量

14、法Ui将质点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力所产生的质点i处的水平位移. 等效质量法: 基本思想:用一个等效单质点体系、代替原来的多质点体系。等效原则为:1)等效单质点体系与原多质点体系的基本自振效率相等。2)等效单质点体系与自由振动的最大动能与原多质点体系的基本自由振动的最大动能相等7二亠L 连续质量体系弯曲型悬臂构件,m世=0.4嗣剪切型悬臂构件- 0.25陀!弯剪型悬臂结构介于前两者之间等效单质点体系的频率:活1 -丁 =聊/ 近体系在等效质奌处,受单位水平力所产生所水平位移 顶点位移法基本思想:将悬臂结构的基本周期,用顶点位移表示,而该顶点位移为将结构重力荷载作为水平荷载作用在结构顶 点所产生的假想顶点位移。对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等截面弯曲型悬臂杆:T1 _ 魂将重力荷载作为水平荷载产生的顶点位移为: 8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分解法(1)振型分解法基本概念: 思路:利用各振型相互正交的特性,将原来耦联的微分方程组变为若干互相独立的微分方程,从而使原来多自由 度体系的动力计算变为若干个单自由度体系的问题。 求解:求得各单自由度体系的解后,再将各个解进行组合,从而可求得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2)多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的求解步骤: 求体系自振效率和振型. 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Vj 求解各单自由度体系的广义坐标:幻凤) = 2,x叫#)= X 豁魇摯 按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