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4336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冲刺热点演练热点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4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解法指导】1.解题思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是高考常考题型,一般考查速率(浓度)时间图像、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等。图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像,然后进行解决。看图像一看轴(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想规律看清图像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作判断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2.分析方法认清坐标系,弄清纵、

2、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从而判断反应特点;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像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曲线对应的温度高、浓度大或压强大;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3.解题策略从“断点”着手,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

3、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即出现“断点”。根据“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从“拐点”入手,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判断出温度的高低、压强或浓度的大小及是否使用催化剂;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着手,对于速率温度(或压强)图像,由于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压强逐渐增大,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大,因此图像上出现的是平滑的递增曲线,注意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一致的,即要增大都增大,要减小都减小,反映到图像上,就是v(正)、v(逆)两条曲线的走势大致相同。【

4、热点演练】1.反应为CO(g)2H2(g)CH3OH(g)H”、“”、“”、“”“”或“=”)0。写出两条可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转化率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CO的转化率提高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d.图中压强:p1p203 min内用CH3OH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OH)=molL-1min-1。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向上述200 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 mol CO、4 mol H2、2 mol CH3OH,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5、9.“硫化物沉淀法”镍的回收率不高,处理后废水中的镍含量难以达标。“铁脱络-化学沉淀法”可达到预期效果,该法将镍转化为Ni(OH)2固体进而回收镍。工艺流程如下:“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NiR2转化成游离的Ni2+)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有机物自由基),但OH也能与H2O2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Fe2+ + H2O2Fe3+ + OH- + OH iR- +OHOH-+ R iiH2O2 +2OHO2 + 2H2O iii实验测得“脱络”过程中H2O2的加入量对溶液中镍去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Fe2+和H2O2能够实现“脱络”的原因是_。分析图中曲线,可推断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_ gL-1;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原因是_。10.(1)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 H1=-90.7kJ.mol-l,将1molCO和2mol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时间(min)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