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13901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检测(十)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撷(ji)拚却(pn)解剖(pu)B症结(zhn) 银 (gng) 沉疴(k)C巨擘(b) 百啭(zhun) 酗酒(x)D郴江(chn) 溽暑(r) 蘅皋(hn)答案D解析A项“撷”读xi,“拚”读pn;B项“症”读zhn;C项“啭”读zhun。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风吹过蔷薇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 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 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 可堪:岂,哪答案C解析“一川”为“满地”的意思。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

2、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文学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词的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晏幾道的鹧鸪天一词即是如此答案解析本题排序应先确定中心话题:阐述文学与艺术的相融关系。由此可确定为首句,然后用“诗与画”为例加以说明,进而从另一方面“电影乐曲”加以说明,故顺序为。4文学常识填空。(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2)秦观,字少游、太虚,

3、号淮海居士,词作自辟蹊径,卓然成家,向称“婉约之宗”。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阅读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注丝桐:指美妙的音乐。书鸿:传书的鸿雁。水调:曲牌名。罨画:

4、色彩斑杂的彩画。(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西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惋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案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

5、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答案词人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譬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

6、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荔枝香近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注无憀:无聊的意思。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涵了什么感情?答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地观看燕子成双。词中蕴涵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

7、依,寂寞闲愁的感情。(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三、体验高考9(2015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

8、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必背篇目,考生应该不难写出与“浔阳”和“月色”有关的诗句。琵琶行中涉及浔阳的诗句共有三句,涉及月色的诗句共有四句,写出任意一句即可。注意“谪”“僻”“浸”等字的书写。(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

9、、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本题从比较描写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第一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二、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第四句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10(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

10、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词的上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这些都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者的情感,以及注释中对“讳愁”的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的作用不难得出。答题步骤:首先答出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

11、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结合全词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顿”“沉吟”等动作细节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情绪。答题步骤:首先点明“纷乱愁绪”,然后点明具体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11(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

1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案(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炼字以及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根据上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

13、心灵完全契合。(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12(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

14、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的形式来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

15、的关系。“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而用来研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泪”。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13(2012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