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13806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休克【诊断】1、病史:注意有无近期严重创伤、烧伤、出血、剧烈吐泻、感染、高热、使用过敏药物、输血反应、产科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病史,如有此类病史,应密切观察病情,重视预防工作,注意发现休克的初期表现。2、体检:密切注意神志、肢端色泽、皮肤温度、血压、脉搏、尿量,注意心肺情况。3、检验:及早进行有关检验并定期复查,以协助判断休克病情,指导救治措施。先作血常规、红细胞比容、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测钾、钠、氯、血液pH值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必要时作血气分析、血乳酸测定;尿常规、尿比重、尿钠测定。怀疑感染性休克者,依病情采血、取中段尿、便或

2、感染灶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疑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者,作血小板计数,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已有出血倾向者,加作出血时间、试管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三P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4、特殊检验:必要时床旁摄胸片,有心肾功能不全或病情复杂而严重者,可安放中心静脉压和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嵌压,并观察甲皱微循环。5、诊断标准:凡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等周围循环不全表现,脉速100/min,收缩压降至10.67kpa(80mmHg)以下(或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20%以上),或血压虽在10.67kpa以上,但脉压差2.67kpa(20mmHg),结合原发病即可诊断为休克。6、休

3、克程度的判定:轻度:神志清醒,稍激动,收缩压稍高、正常或稍低,脉压缩小,在2.67-4kpa之间,脉搏稍快,口唇和肢色正常或苍白,肢端温度正常或稍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稍延长,四肢浅表静脉轻度收缩、变细。中度:烦躁、呼吸急促、口渴,收缩压在10.67kpa左右,脉压明显缩小,在1.33-2.67kpa之间,脉搏在120/min左右,口唇、肤色苍白或有苍白斑,肢端厥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四肢浅表静脉显著萎陷,尤以下肢为明显。重度:表情淡漠、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收缩压低于6.67kpa或不易测到,脉压明显缩小,1.33kpa或测不清,脉搏120/min或摸不清,口唇、肤色呈灰色或微青紫,四

4、肢湿冷并不断范围扩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显著延长,四肢浅表静脉萎陷如条索。【治疗】休克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恢复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并针对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1、感染性休克:应建立两根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迅速控制感染,增强心肌收缩力,纠正酸中毒。力争在1-3h内使血压接近正常,6-12h稳定于正常,体征改善,尿量20-30ml/h,要求24h内脱离休克。控制感染:在未明确致病菌前,可依病情判断采用适当抗生素,病情复杂者尽量选用广谱、杀菌性抗生素,并联合用药。如已明确致病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可采用庆大霉素、丁

5、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拉定、环丙沙星、亚安培南等抗生素;对耐药金葡菌可用邻氯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对厌氧菌用甲硝唑、洁霉素。一般先用大剂量静注,再改静滴或肌注以维持疗效,以后依病情变化递减剂量。对肠道感染。可口服氟哌酸、氟嗪酸等药物。对真菌感染,可用大扶康等抗真菌药。有化脓性病灶者,应予穿刺排脓或行手术引流。扩容: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7.5%氯化钠溶液或与其他成分混合的高渗溶液有迅速扩容和升压作用,但应注意输液速度及总量。原有低蛋白血症或伴有大量血浆丢失的休克(如严重烧伤、急性弥漫腹膜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酌情输入适量血浆或白蛋白。关于输液量

6、及速度:一般认为对心、肾功能良好的年轻低血容量患者,2h内输入800-1000ml(包括低右500ml、5%碳酸氢钠250ml),12h内3000ml,24h内3500-5000ml或以上是容许的。老年及心脏病患者应酌情减慢静滴速度,并控制24h补液总量。输液过程中,应根据血压、脉率、红细胞比容、中心静脉压、周围循环情况及尿量等反应,随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及总量。下列指标可作参考: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为0.5,提示血容量正常;等于1,提示血容量减少20-30%;1,提示血容量减少30-50%。红细胞比容以维持在30%左右较为理想。中心静脉压正常为0.59-0.98kpa(6-10cmH2O

7、),0.29kpa(3cmH2O)为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不足,应加强补液;0.29-0.59kpa(3-6cmH2O)可适当补液;1.47kpa(15cmH2O)应减慢输液速度,并需检查有无心功能减退、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或由于使用正压辅助呼吸等情况。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为主,24h用量:轻症300-400ml,重症600ml。如肝功能尚可,需要时亦可采用11.1%乳酸钠。心、肾功能不全和忌用钠盐者可酌情用3.64%氨基丁醇,24h用量:轻症300-400ml,重症500-800ml。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经补液、纠酸等措施后,仍未纠正休克时,须酌情采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扩张药

8、物:血容量已补足而仍见皮肤苍白、青紫、肢体厥冷、脉压小、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血压低者,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酚妥拉明:肢端青紫严重、呼吸功能差、有肺水肿趋势的危重患者适用。每次10mg加于250ml液体中,以80-160ug/min的速度静滴。酚苄明(苯苄胺)适应证同上,但作用发生较慢,宜用于维持治疗。每次25-50mg加于250ml液体中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心率120/min,律齐、无心肌病变的一般休克患者,每次0.5-1mg加于250ml液体中静滴。多巴胺:适用于心率不太快、肢体青紫不明显的轻、中度休克患者,每次20-60mg加于250ml液体中静滴,或用盐酸多巴丁胺,此药不致并发心动过

9、速或心率不齐,剂量同多巴胺。阿托品、山茛菪碱(654-2)适用于昏睡、无心衰及青光眼的各型休克患者。阿托品1-2mg、山茛菪碱10-20mg静注或肌注,1/10-20min。治疗效果:血压升至10.67-12kpa(80-90mmHg)左右,脉压4kpa(30mmHg)以上,指甲由青紫转红润,皮肤由凉转暖;尿量增加(50ml/h);如用阿托品类药物则见瞳孔散大、面色发红。待休克控制,血压稳定后再减量乃至停药。感染性休克,如经上述治疗无效,伴高热、烦躁、惊厥或有脑水肿趋势者,可考虑采用低温疗法。缩血管药物:适用于下列情况:血压剧降,血容量补充不及时或有心脏停搏可能时,可立即采用缩血管药物,以保证

10、心脑血供,争取时间进行其他抗休克措施。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同用,如去甲肾上腺素3mg或间羟胺10mg与酚妥拉明10mg合用,以阻滞-受体兴奋作用,而保留-受体兴奋作用,并可对抗-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由于细菌毒素过敏反应造成的血管扩张,或经应用相当量的扩血管药物而血压仍不回升,或在低水平且不稳定者可用缩血管药物,剂量和用法:去甲肾上腺素2mg/dI静滴;或间羟胺20mg/dI静滴;或苯肾上腺素(新福林)10-20mg/dI静滴。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排血量:在首批输液后,或输入较多液体后,或心肺功能较差时均应采用:药物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加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单用多巴胺;胰高血糖素3-5mg

11、稀释后缓慢静注,如无呕吐,可1/30-60min;毛花甙丙(西地兰)每次0.4mg以2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等。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支持肺功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咳痰,行雾化吸入,有呼吸道梗阻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作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甚至行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病情重、发展迅速者,应立即使用。经输液、纠酸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无好转者,应予大剂量氢化可的松20-100mg/kg/d,成人可用1-2g,分次静注或静滴,疗程1-2d;或用甲基氢化泼尼松100-300mg,静注或静滴,疗程2-3d;或用地塞米松20-40mg,必

12、要时1/4h。有糖尿病或消化性溃疡出血危险者慎用。输血:伴有大量出血或反复出血,血红蛋白低达7g/dI者,在解除血管痉挛、补液基础上酌情输新鲜血(少量肝素血为宜),至红细胞比容达30%左右。有DIC表现者,用肝素及(或)潘生丁治疗,直至病情稳定。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加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或采用心得安2-4mg缓慢静注治疗,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要输适量血浆。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能阻断-内啡肽产生的低血压效应,有增加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用量为0.01-0.06mg/kg静滴,有明显纠正低血压的作用。经上述治疗,血压稳定而仍少尿者,可用速尿20-40mg静注,或加用20%甘露

13、醇120-250ml在15-20min内静滴。如尿量仍不多,应按急性肾衰处理。伴有外科或妇产科疾病需手术者,不必等待休克恢复,应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做好术前准备后即进行手术;手术以简单有效、消除感染灶为原则。2、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急救:有活动性外出血者,应立即止血;有明确内出血者,应在大量输液、输血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止血。简单处理及包扎颅脑、胸部、腹部及四肢等创伤。固定与制动骨折部位。酌情给予镇静或镇痛药物,疼痛剧烈时可肌注或静注(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哌替啶50mg或吗啡10mg,但颅脑、颌面、胸部伤或诊断未定的腹部伤不用。扩容治疗:出血及低血容量休克时,立即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并

14、输入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或其他成分混合的高渗溶液有迅速扩容、升压作用,但应注意输液速度及总量。根据输液后疗效和失血量大小,适量输全血或血浆。输液、输血量根据失血量及伤情而定。保护肾脏: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以20%甘露醇100ml于20-30min内静脉滴入,如在输入1h内尿量少于50ml,可再予同量1次。必要每4-6h给甘露醇1剂,以维持尿量大于30ml/h,也可用速尿20-40mg静注。休克较重或治疗开始较晚者,可使用适量5%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解除肾血管痉挛。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其他处理参照感染性休克。3、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成人0.5-1.0ml,小儿0.5ml,必

15、要时作静脉注射。 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并同时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直至脱险为止。其他处理参照感染性休克。4、心源性休克 详见内科急性心肌梗死。2.开放性骨折【概述】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占各种类型骨折的1/3-1/2左右。在四肢开放伤中腕手部为多见。【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疼痛 伤后在骨折处常有疼痛。(2)畸形 外伤后肢体有明显畸形,同时有开放性创口。(3)骨擦音、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但此体征检查要慎重,以免加重病人骨折处神经和血管损伤。(4)X线摄片 拍摄患肢的

16、正侧位X线片,可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符合上述第(2)(4)项任1项可确诊,或者检查伤口发现有骨刺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行CT和MRI(他院)检查,以指导手术。2、分类诊断根据损伤性质和皮肤损伤等特点分为两大类。(1)A类 自内向外的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是骨折刺破皮肤所致。可分为3个小类1)尖端哆出(A1):骨折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一般不超过2cm,其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少量外露。2)钝端哆出(A2):宽钝的骨折端有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多呈横向,大小与骨折直径相当,外露骨端不易还纳,伤口边缘皮肤多有挫压伤。3)哆出挫裂(3):强大暴力使骨端哆出,皮肤沿骨折段纵行撕裂,长度可达20cm以上,伤口边缘挫伤严重,肌肉可有较严重损伤,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