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3787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综合素质考核多元化人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制度(简称高考)创立于1952年,通过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满足了国家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高考客观公 正的方式,以及高考决定个人能否实现在社会阶层间的向上流动,以获取更多个人的发展机会等附加值使其重要地位不可撼动。与建国以来选拔精英的任务相比,高考的任务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在大众化 高等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不断扩大,参照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我国 也终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高考是指挥棒,如果继续沿袭精英教育时期的做 法,不仅很难区分大众化阶段,社会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而

2、且很难改变 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惯性期望。家长把孩子的高考分数与未来成就划上了等号。在从精英化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层次,如: 研究型大学、普通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等,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发展理念,在 对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侧重, 这一点仅按照高考分数是很难区分的。 我 国在1978年就提出了研究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问题。近来,海南省在2007年的高考招生过程中纳入综合素质评定和过程性评价,是在改革与完善高考制度 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借助老百姓对高考的关注,通过强调考生的综合素 质评定,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尽快树立健全的多元化人才标准是教育更好地服务 社会、满足历

3、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首先,智力因素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在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标准,除了智力因素的要求以外, 也看重其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健康审美等综合素质,或 者说这些看似软性的素质决定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近年来大学生就就业难问题已经得到许多人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与子女受教育后的 产出不能平衡,高等教育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就业难的背后反映的其实就是老 百姓对人才理解的单一化。就业难是对高等教育专业需求单一化的结果, 试想大量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是否有同样的社会需求?不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是

4、理论与实践两种类型的。人才需要分类型、分层次的选拔与培养。在智力发展的同时,学生也需要发展软性的综合素质。仅凭智力能力很难融 入社会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了。 常有用人单位为找不 到合适的员工发愁,因为发现这些学生除了读书,其他别无所长。在市场经济初 级阶段,民营经济逐渐成长为就业主渠道,员工的能力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因此良好的生活态度、灵活的适应能力与积极的创新能力逐渐成为社会用人单位 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其次,重视素质教育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途径。由高考分数决定一切使得应试教育长盛不衰, 中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困难重 重。应试教育的能力几乎成为百姓衡量好学校与差学校的标

5、准,素质教育成为摆设与应付。其实这对于学生健康的成长与人生观树立都是十分不利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将学习成绩与将来划上等号,对成功的概念理解单一化,以至 于有的孩子牺牲社会交流、身体锻炼、业余爱好等活动来进行智力训练, 为了追 求分数,保证更多的学习时间,家长把孩子培养过程中许多可以免除的活动都免 除了,期望对孩子有帮助,其实不然。高分低能现象俯拾皆是,这一点可以从大 学新生入学报到时,家长陪同来上学的场景略见一斑。还有很多的孩子认为自己反正是不行的, 丧失自信心,迷失自我,如沉沦在 网络等虚拟世界中,来获取满足。在分数至上的压力面前,牺牲年青人的身心健 康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损失。综

6、合素质考核虽是高考改革工程中的一小步, 但是统领性的关键一步。诚然, 综合素质是软性的考核,在执行的过程中,其难度较客观量化的高考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其结论的公信程度首当其冲,因此社会诚信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是 综合素质考核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衔接中等教育与专业化高等教育的桥梁, 融入综合素质的高考改革是从 基础上扭转对人才简单理解的引子。其背后是推进整个社会人才观念更新与健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 异,仅仅要求中学在综合素质考核中的诚信是显然过于理想化的, 这中间需要制 度的约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在高考的两头 一一中学与高校存在一个动态的平 衡,两者之间需要建立制度上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