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375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巩固练习-基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的你,未来可期!【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4 芜湖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在一起,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B共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和a2,则()A. a1=0,a2=0B. a1=a,a2=aC. ,D. a1=a,2、质量为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若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变为2 F,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小于 .等于.在和2之间.大于2 3、如果力F在时间t内使质量为m的物体移动距离s,那么 ( ) A.相同的力在

2、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为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B.相同的力在一半的时间内使质量为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C.相同的力在两倍的时间内使质量为2m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D.一半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为一半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和F2作用,在第1s内保持静止。若两个力F1和F2随时间变化如图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第2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恒定,速度均匀增大 B、在第3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逐渐减小 C、在第5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D、在第5s末,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均为零 5、

3、如图所示,在两根轻质弹簧a、b之间系住一小球,弹簧的另外两端分别固定在地面和天花板上同一竖直线上的两点,等小球静止后,突然撤去弹簧a,则在撤去弹簧后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若突然撤去弹簧b,则在撒去弹簧后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 A、7.5m/s2,方向竖直向下 B、7.5 m/s2,方向竖直向上 C、12.5 m/s2,方向竖直向下 D、12.5 m/s2,方向竖直向上6、(2015 九江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上滑先后通过A、B,然后又返回到底端。设从A到B的时间为t1,加速度大小为a1,经过A的速率为v1,从B返回

4、到A的时间为t2,加速度大小为a2,经过A的速率为v2,则正确的是()A. t1=t2,a1=a2,v1=v2B. t1t2,a1a2,v1 F,物体不动B. 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C. 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D. 图线延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9、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动力F的作用下产生10m/s2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取10m/s2) ( ) A20m/s2 B25m/s2 C30m/s2 D40m/s210、向东的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向北的力F2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则F1和F2同时

5、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 A大小为 B大小为C方向为东偏北D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11、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若A端与B端相距4 m,则物体由A运动到B的时间和物体到达B端时的速度是:( )A2.5 s,2m/s B1s,2m/s C2.5s,4m/s D1s,4/s12、“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

6、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Ag B2g C3g D4g二、填空题1、如下图所示,木块A与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l2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块C的瞬间,木块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aA,aB。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与斜面平行的20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_m/s2,方向为 ;当撤去外力F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是_m/s2,方向为 _ (g取10m/s2)3、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角斜向上、大小为20N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沿水平地面运动。若物体与

7、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为 N,运动的加速度为 ;它在3s时间内的位移为 m。g取10 m/s2。4、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不变,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

8、的质量太大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幼儿沿与水平面成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面运动,已知拉力F=4. 0 N,玩具的质量为m0. 5 kg,经过时间t=2.0 s,玩具移动了距离s=4.8m,这时幼儿松开手,玩具还能运动多远?(取 ) 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l0m/s2)。 (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

9、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3、海豚靠尾部来推动下部的水,能够从水中高高跃起,被誉为“会飞的鱼”一身长,质量m=65kg的海豚,跃起后从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尾部接触水面后经过时间t=0. 25s身体速度降为零,紧接着尾部用力F向下拍打水面,又向上跃起,假定上升、下降两个阶段尾部与水面的作用力分别都是恒力,求上升阶段尾部与水面的作用力F。(取) 4、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

10、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AB间的距离,g取10 m/ 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 D【解析】撤去F的瞬间,A受力未变,故a1=a;对B,弹簧弹力未变,仍为:F=m1a, ,故D正确。2、D 解析:设摩擦力为, 解得 D正确。 3、D 解析:由 得 据此分析D正

11、确。4、C 解析: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说明F1和F2大小相等。1s后F2减小,合力为F1方向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速度也为合力方向,在增大;4s时F2减小到0后又增大,此时合力方向依旧为F1方向,但在减小,由于合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仍然一致,所以物体继续加速运动。5、AC 解析:(1)若撤去A之前,A弹簧收缩,则B弹射必定也收缩着,则对小球有: ,而撤去A弹簧时,对小球有 ,撤去B时应有 ,解得。(2)若撤去A之前,A已被拉长,则有 ,而刚撤去A时有 ,刚撤去B时有 ;解可得,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C。 6、【答案】 D【解析】由于从B返回到A所受合外力小,加速度小,所以从A到B的时间t1a2,

12、v1v2,选项A、B错误;物块由A到B做加速度较大的减速运动,由B到A做加速度较小的加速运动,所以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丙所示,选项C错误D正确。【总结提升】处理动力学图像问题的三个“明确”:(1)明确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并且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明确其物理意义。(2)明确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如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注意图线中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并结合斜率、特殊点等的物理意义,确定能从图像中反馈出来哪些有用信息(如v-t图线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13、等)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7、C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比较大小可得C选项正确。8、【答案】 A、B、D【解析】当0 F Mg时,物体静止,即A正确;当F Mg时,即能将物体提离地面,此时,FMg=Ma,a=F/Mg,A点表示的意义即为F=Mg,所以B正确;直线的斜率为1/M,B点数值为g,故D选项正确。9、C 解析: 解得 C正确。10、B C 解析:合加速度等于分加速度的矢量和,大小为 B正确。方向:方向为东偏北 C正确。11、A 解析:所以小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两个阶段,先由零开始加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物体开始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g=2m/s2,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m/s。当v物=2m/s时, 以后小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