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3742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总结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镇海区自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部署以来,迅速行动,严格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美丽新镇海”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整治”战略,把抓五水共治作为抓生态、抓转型、抓民生、抓作风的重要载体,按照治理污水、科学调水、安全供水、有效节水的要求,开展治污攻坚、排涝提升、防洪强基、供水优化、节水全民五大行动。今年已累计投入11亿元,全面完成年度治水任务,九龙湖镇被评为浙江治水美镇50强,澥浦镇已创建完成市级“水环境示范乡镇”,取得了“五水共治”的阶段性

2、胜利。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进展(一)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确保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进1、健全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共同担任组长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5位区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单位、各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区委常委、副区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环保、住建、农业、城管、新闻中心等单位7位同志集中办公,设立了作战指挥室。这是目前我区规格最高、涵盖面最广、配备力量最强的一个非常设机构。作为“治污先行”的具体体现,还专门成立了农村水环境整治办公室,以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

3、污染整治、生态河道整治等工作的研究、协调和监督。此外,还成立了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区政协主席为组长的“五水共治”工作巡视督查组,以充分吸纳民意资源,形成监督合力。2、制定方案,明确工作任务。2月10日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动员部署后,区长办公会议、区委常委会先后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明确了我区开展“五水共治”的重点工程和具体安排,并在充分征求区人大、区政协意见后,于3月初制定出台了宁波市镇海区“五水共治”行动总体方案,确定了“五水共治”三年目标、任务、工程项目、实施步骤和资金安排等。7月30日,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还专门通过了全面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 全力建设宜业宜居新镇海的决定,为下步工作进一步指

4、明了方向。今年,区委、区政府先后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8次,有力推进各项治水工作进程。围绕三年“五水共治”目标,安排52亿资金开展5大行动实施31项重点工程,构建了“52531”治水体系,把主要任务31个工程逐年细化、逐个分解,明确每年工作任务、进度要求、整治内容,确定工程推进牵头单位、责任主体、具体职责,一年年抓推进、一年年接力干,以每年目标的实现确保三年计划的全面完成。今年,区财政削减“三公”经费预算1800余万,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工程建设。3、跟踪督查,做到动态推进。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挂图出征、对标赶超”的超常规工作模式,制定了“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清三河”治理攻坚图

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图、畜禽整治攻坚图等一套五水共治指挥图,采用定点移除的方式确保每项工作按预设完成。同时,区治水办按年初确定的五水共治计划任务,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点评,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今年已全面完成年度五水共治重点工程,为明年五水共治工作奠定的基础。(二)宣传发动、强化考核,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互促互进1、注重全民联动。区委宣传部、治水办联合制订关于开展镇海区五水共治工作宣传报导的意见,通过“报、声、视、网”四位一体“五水共治”宣传平台,在今日镇海开辟“五水共治专栏”和镇海新闻网设置“吹响五水共治冲锋号”专题集中宣传,此外,还开展“五水共治”募捐,累计获得捐款3600万,全部用于五

6、水共治工作。区普法办会同区治水办开展“五水共治、法制同行”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制图片巡展活动,区科协汇编了2万余份五水共治科普手册,向广大居民干部企业派送,强化全民治水、科技治水、法制治水意识。积极推动NGO公益治水,成立了“黄背包”、“绿之队”“巾帼护水”、“绿丝带”等50余支护河志愿者队伍,认领河段开展河道志愿保洁。区武装部组织100余民兵开展军民共建治河水活动,协助地方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区妇联组织了940余名妇女参与志愿护河活动,团区委推出的“小鱼治水”活动已有4500余人次参与,区总工会开展了“节水洗车”、“接管防漏”能手职业技能比赛。有关部门、企业和媒体利用“世界水日”(3月22日)、“

7、中国水周”(3月22-28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和“浙江生态日”(6月30日)等契机,广泛开展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活动,在全区开展五水共治讲故事和摄影比赛,深挖在五水共治参与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五水共治”的浓厚氛围。此外,对800多名区属部门和各镇、街道、村治水干部进行“五水共治”专题培训,对全区河道保洁员开展“五水共治”应急救护培训,进一步提升上下联动治水业务水平。总结治水经验,编制治水简报12期,向上级报送五水共治信息39篇,日微报86条。2、加强督查考核。把“五水共治”列入今年对各镇、街道绩效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制订了考核办法,不断激发干部干事激情。区委书记、

8、区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在内的区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就“五水共治”开展调研指导和视察督查,区政协还专门制定了镇海区政协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实施方案,巡视督查五水共治各项工程。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纪委会同区治水办开展五水共治“效能亮剑”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各镇、街道五水共治工作执行情况,力促治水工程快速推进。今年以来,人大政协督查组开展督查15次,其中联合监督1次;区治水办开展暗访督查45次,下发督查督办通报29件,有效推动了“五水共治”工作。强化结果运用,建立问责和奖惩机制,把治水工作与干部考核相挂钩。3、强化风险防控。为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展,强化风险控制,采用筛选入围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主

9、要材料及配件由区级统一采购,统一材料质量,减少工程风险环节;除实施工程监理外,还形成了区聘专业技术人员、镇(街道)业务部门技术人员、村老党员和热心群众参与工程质量巡查的三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凝聚村干部力量,让相关村干部参与政策制订和政策处理工作,提高政策处理工作透明度。坚持把工程招标、工程管理、资金管理、设备采购作为重点监管环节,超前防范、严格把关,牢牢绷紧干部保廉一根弦不放松,切实狠抓工程建设力度和进度。(三)治污先行、分层推进,夯实五水共治工作基础1、制定治污专项规划。相继开展了镇海区内河(湖)水环境整治专项规划、镇海区排水专项规划(2013-2020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10、,为“五水共治”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指引。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开展了镇海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工作。目前,内河水环境整治规划、排水规划均已通过专家评审,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此外,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镇海区畜牧业整治提升工作三年(2014-2016年)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工作意见、镇海区金属表面酸洗(紧固件)行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导重点专项工作有力推进。2、开展“三河”整治提升。在全面排摸全区242条382公里河道基础上,列出10条污染突出的黑河、臭河、垃圾河,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淤泥、清违建为主要内容,制定“一河一档”、“一河一策”,集中开

11、展“清三河”攻坚行动,10条挂牌督办的市级重点问题河道累计投入5800余万,已全部完成整治通过验收,并在媒体上进行了公示。今年已完成河道整治18.6公里、清淤清障47.7公里,已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度任务。3、提升城乡设施建设。针对污水处理设施薄弱这一瓶颈制约,一方面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及配套管网建设。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10万吨/日扩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52.3%,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30万吨/日扩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35%,均有望于明年6月建成投运,累计处理能力达到26.6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达到8万吨/日。从2008年起,投资约2.5亿元,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城镇截污排污系统改造一

12、期、二期、三期、九龙湖污水主干管、以及道路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等工程,污水处理率已达92%。根据市里任务,今年需建设和改造污水管网20公里,已完成23.9公里,同时,通过综合运用传统的测量手段以及先进的CCTV(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对全区480公里污水管网进行了普查测量和清理疏通,机械化清疏改造68公里,疏浚雨水管网210公里,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6%、136%、210%;新建雨水管网19.6公里,改造雨水管网6.6公里,分别完成任务的150%和110%。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2007年第一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试点以来,到2013年底已治理101个,日处理污水5700吨,

13、治理率已达62%。今年又投资7400万元,实施28个村生态化处理和8个村截污纳管项目。至今已累计投入5200余万,36个村已全部开工,到年底全区将有137个自然村共计24700多户生活污水纳入处理范围,处理率达到82.7%。为强化资金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实行区-镇9:1、区-街道8:2的投入比例,管护费用按照区镇村三级721投入比例,确保建设和运行管护资金可持续投入。4、推进农业面源整治。为切实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入河对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对342家养殖户进行全面排查和GPS定位,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范围,重点关闭污染较大的畜类和30条主要河道旁家禽养殖场,堵截畜禽粪便污水扩散。计

14、划三年内关闭156户,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11个,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畜禽污水达标排放。今年计划关闭60户,改造提升规模畜禽养殖场4个。到目前为止,已有89家畜禽养殖场(户)签订关闭协议,63户已关闭拆除,50户已复耕覆绿,退耕面积达4.6万平方米。为提高整治积极性,出台政策给予转产的养殖户再就业补助;为防止关闭后反弹,以复耕覆绿为验收标准,验收通不过的不给于资金补助。计划安排425万对4家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其中1家已经完成,另外3家进入扫尾,年底可完工。此外,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储运还田,1600m3的畜禽粪水集中处理池已进入设计,将与年内完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统

15、防统治,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3万亩,推广配方肥150吨,施用有机肥3000吨。发布病虫情报9期,对1.77万亩水稻实施5次统防统治,6个绿色防控示范点的性引诱剂、黄板、杀虫灯等已基本安放完成,效果已初步显现。通过不定期检查取水、饲料、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定期检测尾水排放,已完成50亩水产养殖塘改造,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编制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方案,在全区62个农药、兽药经营点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收集,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分类处理,控制面源污染。5、全面实施河长管河。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制,由16名区领导担任29条(152公里)区级主要河道河长,区农

16、业、环保、城管、经信、卫生等相关部门作为河长联系单位,协助河长管理河道,推进河道整治,并实行一张地图、一套台帐、一块公示牌、一个整治方案“四个一”管理;196条镇、村二级河道由各镇、街道和村班子成员分级担任河长。河长责任名单已在媒体上公示,各河道树立河长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招募热心居民、义务监督员担任“民间河长”,协助河长开展工作。公安部门还配备100名民警作为“河道警长”,护航“五水共治”。(四)强化支撑、项目驱动,提升五水共治工作水平1、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整治。继续对电镀、印染、酸洗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重污染企业进行整治,确保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今年已关停50家重污染企业和小作坊,对30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全面完成省里下达的整治任务。建立了排污许可、排污权有偿使用、刷卡排污、排污权基本帐户、总量激励5项制度,实行源头控污。143家企业实现了“持证排污”,征收排污有偿使用费7000万;34家重点企业在全市率先实行“刷卡排污”,运用刷卡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