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358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时间:2013.11.4 地点:初三教室 讲课人:汪全斌课题质 量 守 恒 定 律课 型新 授 课(实验探究式课型)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通过对实验中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测定和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分析的能力。二、思想情感:1、培养学生“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的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2、、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析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具托盘天平、小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大理石、稀盐酸、白磷、锥形瓶、橡皮塞、气球、粗铁丝、酒精灯、火柴、镊子。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复习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为新课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作铺垫。(提问)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说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小结学生的回答后设问)物质经过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回答)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的

3、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二、讲解新课以学生分析、动手实验为主,教师主要做好设疑和组织引导工作,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露痕迹。关于C反应实验方案改进的讨论,教师要把握好度,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即可,具体设计留作课外作业完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练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客观现象。有了复习引入时的铺垫,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分析的难度被分散,可以由学生完成。(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怎么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要分别测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二)教师向学生提供三组

4、化学反应药品,并告知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A、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B、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红色);C、大理石+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三)抽查学生实验步骤及数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A、B两个反应测得的数据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但C反应中测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小了,为什么?(设问)如何改进实验?(四)教师演示课文P28图122所示实验(白磷燃烧)实验中利用气球将整个装置封闭起来,防止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推测)如果C反应在封闭的装置中进行,反应前后测得的总质量值也应保持不变。(五

5、)教师总结: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六)巩固练习:课后习题1、2。教师补充小结。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问题时,关键是要搞清楚参加反应的是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的又是哪些物质,因为保持不变的是质量总和,而不是某一种物质的质量。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但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过程。3、要注意在不完全反应(例:蜡烛燃烧一半后吹灭,则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等于整支蜡烛质量的一半)和有催化剂的反应(催化剂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中准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七)(提问)

6、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会保持不变呢?(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由课题中的“守恒”猜想质量不变。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利用现有的器材(天平、小烧杯)和药品进行实验。分组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回答)C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现有的器材无法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学生根据演示实验讨论:如何改进关于C反应的实验?(发生反应的装置要封闭,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气体逸出。)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宏观上表现为总质量保持不变。(板书)三、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回答)本堂课主要学

7、习了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实验总结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四、布置作业书面作业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课外作业重在知识的拓展以及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一、书面作业:作业本本节练习。二、课外作业:1、例举生活实践中三个化学反应,并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释;2、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证明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备注一、在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中,应选用量程较大的托盘天平;在实验前提醒学生取用适量的药品以防止总质量超出天平的量程;实验过程中要强调天平使用的注意点,特别要防止滴漏的药品腐蚀天平。二、关于课外作业第2题的参考解答方案:器材:吸滤瓶、橡皮塞、气球各一只;操作:(1)将气球扎在吸滤瓶的侧管上;把大理石敲碎成小颗粒状(防止倒转时打破吸滤瓶)放入吸滤瓶,然后小心地放入一支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用线系住,塞紧橡皮塞密封。称出此时吸滤瓶的总质量。(2)将吸滤瓶倒转,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开始反应。等反应结束后再称出吸滤瓶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的总质量比较。注意点:药品不宜放入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