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3467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部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资格证培训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一、教育学终身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二、心理学成就动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教学法浅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消极影响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教育学 终身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法 浅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消极影响摘要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在美国兴起。90年代,这股“建构主义”之风登陆我国。在此后几年中,涌现大批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献。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而本研究旨在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消极影响,使这一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做到更科学、更有效。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消极影响正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

2、人物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注意到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赋予对世界的理解和它的意义,个体能够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关注怎样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它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主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今天的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和以往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有所不同。不同的具体表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三个重心转移:1、 从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指出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

3、。这其中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学生对当前只是理解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要超越外部知识;二是不能对原有知识或经验简单提取和套用,学生要对旧经验,加以改造和调整,就是同化与顺应统一。建构主义强烈主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从个体出发,真正把学习者的主动性的发挥放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首位。2、 从个体化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的互相作用,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只是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学生可以和专家或老师进行交流,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丰厚的资源。合作学习是实现建构主义思想的好形式。

4、3、 从概括学习到情景性学习。建构主义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脱离空泛、简化,缺乏情景性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人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及具体情境的活动和感知上。通过活动和文化,社会实践的参与,学生从而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作出预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要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为重心代替以老师为中心;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现代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过于强调学

5、生对意义建构的能动性,忽视真理的绝对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构建是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人的认识、经验或知识毕竟首先来自客观世界和实践,否则就只能是主观臆断或妄想。这种过于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变化性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是有悖于科学理性的,会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混乱。 2、单方面的强调学习知识时的意义建构,忽略外部技能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意义建构,但事实上,学习还包括必要的外部操作技能的学习,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外部技能训练同样占有重要位置。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数学家,除非他已经自动化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否则不能成为数学家;再

6、比如,训练学生掌握那些人与人之间关系技能或其他在多元时代进行的恰当选择的技能,都是很必要的。意义建构不能代替所有的其它教育方式。3、过于强调清净的偶然性与重要性,忽视了间接性的经验学习。建构主义学者把知识分为结构良好的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明确的与默会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提倡情境教学时,主张具体和真实,强调知识是情境性的。但认知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感性经验出发,掌握抽象概念、规则,并把握其在具体情境中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是学生产生广泛迁移。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广泛运用,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存在很多弊端。所以,要克服传统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走向的两个极端,要在

7、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又要科学、理性。心理学成就动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摘要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在认得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激励着个体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中,乐意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本论文主要讨论为什么成就动机不是越高越好,该怎样设立我们的成就动机等问题。关键词 成就动机 目标指向正文成就动机是人类独有的,它的形成与生理需求无关,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而在学习中,成就动机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有这样一道题:假设有人让你在一个无人的屋子里独自一人玩套圈游戏。你可以自由选择起点的位置。你想选择距离目标近的位置,百发百中?还是距离很远的位置,套中几

8、率小?还是选择距离适中的位置,约有半数套中目标?如果你选择前两者,就说明你是一个成就动机较低的人,做事是为了避免失败,也就是避免因失败而带来的负面情绪。距离很近,确保不会失败;距离很远,别人也成功不了,自己失败也不会被小瞧。相反,选择最后一种做法的人,表明你是一个成就动机很高的人,你不断地在给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挑战自己,追求可能的成功。你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证明自己,而是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成长。所以我们总结,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有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成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该来的积极情感的倾

9、向性。而其中,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往往大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显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一些,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更强的责任心,能有更突出的成就。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并经只是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其实是一种最纯粹的成就动机。考100分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上学迟到又说明什么?走过这段岁月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努力做到最好,那么他一生恐怕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同样如果他从小就能分辨态度与行为的差异,认为迟到一次没关系,那么恐怕也不可能那么严肃地对待以后的学习甚至人生。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成就动机与目标之间的指向问题。首先

10、,学生的成就目标有两个指向:一是学习目标;而是表现目标。学习目标就是将学习的目的看作是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表现目标,即将学习看做是为了寻求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避免消极的评价)。在了解清楚成就动机与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再谈谈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策略: (一)积极期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或多或少能实现教师的期望。同时,学生的自我预期也非常重要。当学生的自我预测高于现有成绩时,他们以后的成绩一般会有所提高,相反则会下降。教师要向学生这样暗示:学生只要学,都能学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给学生较长时间的思考意味着对学生的高期望值,这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避免不必要的成绩

11、区分。应该让他们知道,不只是能力强的学生,而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产生偏见。 (二)归因训练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归因是对人们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心理学家威纳曾就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他对结果的归因认为有四种可能:努力、能力(内部、稳定的)、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和任务的难度(外部的、稳定的)。根据他的理论,生活中,我们不是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或别人的能力或努力,就是将结果归因于纯粹的运气或任务的难度。 当学生周围环境发生某些改变时,动机也会发生改变。假如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像努力这种可控制的因素时,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并预期今后会再次获胜;假

12、设他们将成功归因于像运气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时,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感激之情,并今后仍能碰到好运;假设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时,他们会听任失败,表现的冷漠、压抑、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关注那些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并通过归因训练(比如强调失败是由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由于遭受反复失败而产生的习得性无助,帮助他们提高目标定向的成就动机。 (三)帮助学生摆脱焦虑心理,利于提高成就动机。学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焦虑源,是对失败的恐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尊的丧失。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减少焦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例如建立一种接纳的、非竞争性的班级氛围;

13、对易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考试的放松训练。 综上所述,并非成就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耐心的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教会他们根据成就、胜利、成功来考虑问题,承担责任,从而做一个成就动机高的人,也做一个有高成就的人。教育学 终身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摘要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本文重点讨论终身教育的积极影响。关键词 终身教育 影响正文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现在,

14、社会上倡导提高生活的品味,进行终身学习,这种终身化学习理论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终身教育意味着每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应当接受教育。不学习,一个人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不学习,人类就不可能有今天达到的一切进步。正是这样的认识,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实践无止境的,学习更是无止境的。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需要,变为生活的方式,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许多国家

15、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很多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例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终身学习局,并且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了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瑞典、加拿大、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相应法律。 2. 把成人教育纳入了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1976年内罗毕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