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3464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演唱摇篮曲教案2人音版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是送给法柏夫人第二个孩子的礼物,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所以作曲家把圆舞曲稍作变化,将伴奏部分放在右手,产生了一首甜蜜的旋律,就是流传至今的这首三拍子的摇篮曲。乐曲原为F调,教材改为D调。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伴奏声部的切分效果,形成了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2、引导学生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二、过程与方法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2、让学生用竖笛演唱摇篮曲。三、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同时让部分学生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合作能力。3、掌握摇篮曲的歌曲创作背景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二、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2、准确用竖笛吹奏摇篮曲。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3、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咱们班某位同学百日时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猜猜他(她)是谁啊?生:想!(教师出示照片,学生猜测)师: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给大家三次机会。好,谁能告诉老师,照片上这个宝宝是谁啊?生:(略)师:下面就请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站起来,让大家见一见你的庐山真面目吧!(照片中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验证自己的想法)师:啊,原来的你啊!其他同学,你们都猜对了吗?不知道这样的一张照片,有没有让你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其实当我们都是小婴儿是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甜甜地入睡了。【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回忆起小时候,进入教师创

4、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印象中,你都听过或是学过哪些“摇篮曲”,能不能给大家唱一唱?生:(略)师:大家唱得都非常好,还有一些“摇篮曲”了,连老师都没有听过,你们真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摇篮曲”,它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1868年创作的。【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知的摇篮曲入手,逐步过度到新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二、歌曲教唱。1、新歌欣赏。师:在学唱这新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

5、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这首歌?老师总结: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来演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自己感悟歌曲的内涵,并依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声音来演唱这首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2、新歌学唱。A、介绍摇篮曲创作背景及作者及体裁特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中国东北民歌摇篮

6、曲、莫扎特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B、学唱歌谱。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跟老师学唱歌谱。【设计意图】让学生跟老师学唱歌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学生完整地视唱歌谱,保持了歌曲的完整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感受歌曲;同时为后面的器乐教学做好准备。C、歌曲分析。拍号:含义-弱起小节-作用,休止与换气,装饰音:唱法作用【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演唱歌谱,学习效果较好。师: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3、演唱歌词。师:经过刚才

7、歌谱的演唱,大家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两段歌词。(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熟悉歌词,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演唱歌词做了准备。师:听了老师的范唱,大家也熟悉了歌词,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感受歌曲内涵,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学会演唱摇篮曲,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装饰音的作用。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采用适当的

8、力度和速度去演唱。5、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师:很好,老师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师: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老师可以给给你伴奏。6、 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师: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三、器乐教学。【设计意图】:将唱

9、歌教学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1、复习C调音阶2、指导学生用竖笛吹奏摇篮曲。3、器乐合奏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安排部分没有带竖笛上课的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四、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大家学到什么东西?(采访式回答)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而且大部分同学能用竖笛吹奏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