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13463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情分析应用系统设计思路(DOC 12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系统概述1.1系统背景边防派出所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公安警情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户口与户籍管理系统、110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机动车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公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众多现有系统的价值难以直观地展现给各部门领导。决策者面对各类系统提供的海量数据,难以对其加以分析或不知应该从何入手加以分析,从而领导的决策也不能得到确定。1.难以有效利用数据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但这些数据除了查询、跟踪外基本属于休眠状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很难分析和报告这些数据,领导依然很难得到需要的决策数据。 2.难以快速整合数据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数据,报表合并和编

2、制工作非常繁重,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非常低。3.信息分散分散在举报线索库、案件库、交办督办库、网上举报库等许多系统中,有的以书面、个人文档等形式存在。信息管理分散在个人、部门、单位各个层面。 4.数据格式不统一长年累月由一线警员录入的警情信息存在多种格式,其中以非格式化数据为主要成分,现有系统基本基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对于处理非格式化数据的性能效率低下。边防派出所利用计算机技术掌控辖区治安形势的需求日益强烈,使得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分析与研判警情,成为实现辅助指挥决策的重要手段。1.2系统简介面对海量警情数据及其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人工方式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安实际需求,警情

3、分析工作在及时性、全面性上凸现出较大的提高空间。由于大量的基础分析工作占据了一线警员极大的工作量,警情分析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焦点警情的分析工作,同时传统的研判方式也无法为城市公安机关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辅助信息、预警信息和绩效评估信息。针对这一需求,警情分析系统实现了警情分析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变现行的手工统计、人工分析的传统方式,进一步提高警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在充分集成各类警情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警情的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绩效评估、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为公安各级领导提供决策辅助,为各个业务部

4、门开展工作提供实际指导。1.3系统意义将分散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其它外围系统中的人、案、警、单位、地、物品等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关联起来,建立统一的、综合的查询查证子系统,构建一个全文检索平台,达到对一线实战部门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信息综合查询从被动到主动适应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的转变,突出研判,建立和完善网上打、防、控、管一体化作战体系。针对警情信息的研判和分析,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发现治安工作焦点、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实施定向精确打击、评估公安工作绩效,从而达到辅助决策的最终目标。 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数据集成、存取、分析功能,实现对公安警情信息的收集、

5、增补、整理、分析和统计,构建警情数据仓库,并构建前端应用,面向公安局领导、指挥部门、情报部门提供高效的警情查询、统计、分析功能,针对各项工作提供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建立灵活、准确、及时的预警预测机制,从而实现业务辅助管理、警情预防控制、破案辅助参考和领导辅助决策。实现对于警情和发案事件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只是系统带来的浅层效益,在此基础之上,借助分析和挖掘结果,还能够对多项工作的机制、方法和成果进行改进。警情和发案事件信息除了可以反映治安形势以外,也是对各级单位工作绩效进行评估的数据基础,各类警情的增减幅度,是对相应单位和部门绩效的最好体现,也是最科学、准确的评估。系统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对于治安形势

6、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主动关注各类警情的趋势并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全面监控,实现对于社会治安形势从整体到局部的全面监控,及时预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治安形势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和一定的规律,系统能够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遵循发展规律对警情的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并据此合理部署警力、开展专项工作,从“事后监控”转变为“事前预测”,实现领导辅助决策。1.改变人工研判局面警情分析系统的建设效益之一,就是改变目前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大多采用人工方式的现状,帮助情报部门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及时快速、全面、准确的研判出全面反映治安形势的情报信息,并且将情报人员

7、从大量的基础统计工作解放出来,从而将导致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焦点信息的分析工作,在研判手段、效率方面带来更大的提高。2.实现情报分析挖掘传统的情报研判工作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在机制和方法上相对落后,导致研判目标和结果的范围相对狭小,展现形式也较为单一,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情报研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方式和成果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警情分析系统的应用,使得公安指挥和情报部门在新形势下实现情报分析、研判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更新成为可能。同时,也因为新的情报分析方法和手段实现了公安机关情报信息部门的职能由传统统计向情报挖掘的转变,也推动了公安情报信息部门作为新兴部门在业务流

8、程、工作机制上的逐步建立,使得真正意义上面向公安工作的新型情报分析工作成为现实。3.实现评估、预警、预测实现对于警情和案事件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只是系统带来的浅层效益,在此基础之上,借助分析和挖掘结果,还能够对多项工作的机制、方法和成果进行改进。首先,警情和案事件信息除了可以反映治安形势以外,也是对各级单位工作绩效进行评估的数据基础。全市、分县局、派出所、责任路段、重点部位的社会面警情和可控类警情的增减幅度,是对对应单位和部门绩效的最好体现,也是最科学、准确的评估。其次,系统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对于治安形势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主动关注各类警情的趋势并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措

9、施,做到全面监控,实现对于社会治安形势从整体到局部的全面监控,及时预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此外,治安形势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和一定的规律,系统能够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遵循发展规律对警情的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并据此合理部署警力、开展专项工作,从“事后监控”转变为“事前预测”,实现领导辅助决策。4.建立警情研判与决策支持体系从人工研判转变为自动分析,从查询统计跨越到分析挖掘,从事后监督评估提升为事前预测控制,均是针对情报工作具体建设效益,而系统建设的最终效益,是在上述基础之上,构建出现代化的城市公安警情研判与决策支持体系。系统的应用,面向公安机关建立从治安形势分析、警情预警预测、专项工作

10、评估、警情信息通报到事后考核评估的情报工作流程和规范,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系统建设所带来的研判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可以针对不同关注焦点实现“精确指导、精确打击”,最终实现“基层业务流畅,高层科学决策”的情报应用新局面,为公安情报信息系统建设在机制、流程、规范、应用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章 系统结构设计第三章 系统功能设计3.1功能设计需求1.统一系统登录以PKI为基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管理系统,解决合法用户实现“单点登录、全网漫游”和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确保网络化应用的安全和有序,整合现有系统的访问控制,汇集各业务系统信息于一体,实现真正的系统融合,减少系统使用复杂度。2.

11、权限设置领导层可随时追中辖区全部案件,在案件反馈过程中领导的角色可以对案件作出指示,一线民警只能修改负责案件办理警情的反馈内容。3.警情录入一线民警录入警情的基本情况,如报警人姓名、性别、电话、简要警情、出警警员等。4.警情指派与签收一线民警在登录系统后可看到本单位、本人应签收、已签收及未签收的警情,用不同颜色区分,未签收警情于规定时间内签收,并及时反馈处置情况,反馈内容可多次追加,比如该警情已立案、该案件已侦破、嫌疑人已抓获、嫌疑人已逮捕、嫌疑人已起诉等。5.警情信息检索利用搜索引擎实现警务信息综合搜索,通过关键字方式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一体化全文检索,可查询任意时段、任意办案单位/人员、任意

12、性质警情的情况,并导出Excel文件,可以生成不同警情分析图表。6.警情综合统计分析以综合数据库和各种业务数据库为基础,对业务数据和重大警情进行不同层次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根据需要动态提供治安和刑事案件情况,可利用图形或报表更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结果。警情分析报告可选择按周、按月、按季度、按年度生成文字报告,并可导出为Word文档。报告主要内容应涉及本周(月、季度、年度)警情基本情况,并说明同比增减比例,主要包括案件高发类型、案件高发时段、案件高发区域等,并可针对警情分析的情况制定出程式化工作对策,供领导和民警参考。3.2系统功能3.2.1警情采集3.2.1.1手工录入1.移动终端2.PC端3

13、.2.1.2信息导入1.派出所人口综合管理系统2.公安警务综合系统3.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六合一平台)3.2.2警情查询3.2.2.1治安管理类信息1.公共场所管理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和工作记录两类:l 基础信息:公共场所备案登记、治安信息员信息;l 工作记录:日常检查记录、场所整治过程记录、场所整治结果记录、培训教育记录。(1) 公共娱乐场所(2)公共服务场所(3)公共体育场所(4)其它公共场所2.特种行业管理旅馆业、公(私)章刻制业、典当业、废旧金属收购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印刷业、旧货业、机修业3.枪爆危化品管理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管制刀具丢失、被盗、非法使用4.治安查处(

14、1)案件线索收集(2)案件查办管理(3)治安调解管理(4) 治安查处情报管理5.校园警务6.犬类管理7.保安队伍管理8.水上治安管理3.2.2.2交通管理类信息1.交通流量信息2.交通事故信息3.交通违法信息4.路面监控视频信息5.重点车辆管理信息6.交通管制信息3.2.2.3边界管控类信息1.海上治安管理2.渔民渔船管理3.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边防检查和监护4.违法犯罪打击处理偷渡、走私、运输毒品或制毒品、破坏界碑或界桩、非法越过边界等3.2.2.4户籍管理类信息1.户籍人口信息l 人口数量l 年龄组成结构l 文化教育水平2.常住人口信息3.流动人口信息4.重点人口信息5.出租屋管理3.2

15、.2.5群众服务类信息1.安全宣传教育2.危急情况处置3.纠纷调解3.2.3警情统计分析l 分析对象:死伤人数、损失情况、案件数量、工作量等;l 分析方法:同比、环比、对比、结构组成、排名、案件级别、预警级别等;l 分析类别:高发时段、高发区域、案发原因、作案手法、作案工具、嫌疑人类型等;l 分析结果:表格、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3.2.3.1治安管理类信息1.警情处置信息统计分析l 按时间统计l 按空间统计l 按案件类型统计l 按作案手法统计l 按损失情况统计l 按处置结果统计2.巡查走访信息统计分析(1)巡查计划l 人员安排l 路线计划l 重点巡查目标(2)走访入户统计分析l 人员安排l 走访计划l 反馈信息3.2.3.2交通管理类信息1.交通流量统计分析l 按时间统计l 按空间统计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l 按时间统计l 按空间统计l 按事故类型统计l 按伤亡人数统计l 按财产损失统计l 按事故原因统计l 按责任人交通方式统计l 按事故多发路段统计3.交通违法统计分析l 按时间统计l 按空间统计l 按违法类型统计l 按违法记分统计l 按处罚种类统计4.重点车辆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