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336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立项编号为JKY0932)的子课题。 教师网络研修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而进行的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研修的新方式,主要从法律协议、技术规范、研修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操作。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实践活动,教师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实现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得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得到了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个

2、人空间网络做为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念,达到了动态交流学习的目标,网络研修是教师专业研修的新方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能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后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必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所以,网络研修活动,是我们每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成长中一个新的、必然的历程。基于上述观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以个人空间网络和教育论坛为载体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进行了培养,现将教师网络研修和论坛交流的行动研究及其成果向同仁予以汇报,与大家商榷,请专家予以指正。

3、(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博客做为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念,达到了目前远程教育所达不到的动态交流学习的目标,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强有力的物质手段。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通过博客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展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动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中小

4、学教师网络研修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原则。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4、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5、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网络研修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网络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信息网络技术能力和网络研修需要。 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进行网络研修面临的困难,寻找有效对策,提供网络研修物质基础。 5

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网络研修的典型案例,跟踪考察他的网络研修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网络研修某些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行动研究,教师在博客平台里实现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获取其他发布者的相关教育信息,向其他人提出疑问,参与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网络,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形成教师网络研修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 (七)课题研究

6、组织管理 子课题于2007年10月开题研究。课题具体实施由课题负责人郭连兵组织实施,结合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借助于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在全市中心校建制以上的28所学校中组织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9月),调查教师的网络研修需要,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0月) 全面规划和实施课题。 3、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形成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报告。 (九)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的物质基础 为实施教师网络研修工程,吉林省教育厅师

7、范处、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在2007年3月22日创建了“吉林省教师博客”(http:/),经过了近两年的运行。为适应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于2009年2月2日重新架设了新网站“吉林省教育社区”(http:/ 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管理,列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和论坛交流工作。 (十)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的理论依据 吉林省教育社区为教师自主研修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网络学习之中,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

8、,个人空间的学习方式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更适合个性化学习,同时,合作学习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就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在线评论文、留言、发表日志等信息,对学习者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参与网络研修学习的群体共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已经初具规模,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接受全新教育的机会和平台,打破了一般的网络学习所处于“接收-储存-筛选-应用”这样一个简单流程模式,在这种交互网络环境下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理念,整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师既有写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又有读取他人信息与他人交流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就包含了在技术支撑下的学科内容

9、的传播与交流,这是其他网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扩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知识需要重新建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不能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培训或者强制性制度要求,教师是主动学习的个体,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质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建构的过程,个人空间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恰好解决了教师这种新的学习需要。 教师做为社会人,有展示自己的潜在意识,个人空间迎合了这一教师需要。我的空间我做主,教师可

10、以在个人空间以法律、道德为准线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网络群体中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让教师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正是由于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个人空间为自我实现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上还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获得事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超越自我

11、,实现教师价值。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看到,教师是做为个体,有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就是发展教师不同领域的智能。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教师做为教授者,发布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科研课题、教学图片与动画、教学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信息,可以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等。教师做为学习者,可以实现主动性、反思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从这里获取其他发布者的相关教育信息,向其他人提出

12、疑问,参与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这一切活动,通过网络这个特定的工具,语言文字、活动节奏、数理逻辑、认知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及其关系、操作技能、教育反思、技术与知识交流、对网页信息的观察与判断等等,多种智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

13、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不仅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教师转变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也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网络研修弥补了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一个重大的空白。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受他人和群体制约,人的群体具有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网络群体有他特有的

14、准则,参与网络交流的人是实在的,网络的人气也是现实中的人气的一种映射,引进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研修这一行动。 (十一)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的基本流程 教师的网络研修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而进行的研修活动,主要从法律协议、技术规范、研修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操作。教师在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下转变学习方式,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得到提升。 网络研修的问题的提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目前尚没有达成一致。在实践中,我们不是从网络研修概念出发,而是在具体的网络研修操作流程中、从大量的普遍的、殊相中抽象出网络研修概念、理论、体系,这正是哲学方法论所倡导的。所以,我们不要急于定义网络研修的概念,而要在实践操作中抽象、提炼出有关网络研修的概念等一系列理论上的问题。 1.网络研修要基于的具体网络 这一点,我们有些做网络研修或网络教研的工作者没有认真思考,把整个互联网都做为网络研修的基础,这个想法从整个网络上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所有的网络活动都是基于互联网开展工作的。但我们进行网络研修必须从一个基础的网站原点出发,在网络上进行相关的网络活动。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http:/ 2.网络研修要明确基于的网络的架设特点与体系 吉林省教育社区(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