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3348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93 大小:4.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XX矿业有限公司工业环网、人员定位、安全监控及广播通讯系统技术方案XX公司2012年05月目录一项目概述51 前言51.1 矿井生产需要51.2建设项目52 总体设计72.1 工程范围72.2 设计目标72.3 设计原则72.3.1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72.3.2 先进性原则82.3.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82.3.4 兼

2、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82.3.5 经济性原则82.3.6 安全性最高的原则8二 工业以太环网91 系统概述92 建设目标93 设计依据94 方案设计104.1 系统拓扑结构104.2 光缆铺设104.3 交换机布置115 环网交换机介绍115.1 井下环网交换机11三 人员定位系统131 概述131.1 行业现状131.2 系统简介131.3 建设目标142 方案设计142.1 设计依据142.2 系统拓扑结构152.3 地面监控中心152.4 传输网络162.5 井下前端设备162.6 井口检卡173 系统优势183.1 先进性183.2 兼容性183.3 稳定性183.4 扩展性193

3、.5 耐用性193.6 安全性194 系统主要功能194.1 人员考勤管理194.2 人员安全管理204.3 报警功能214.4 人事系统管理214.5 系统安全管理224.6 系统联网234.7 系统扩展235 系统关键技术236系统设备参数256.1 系统主要参数256.2 KT160-F1型读卡分站及电源266.3 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296.4 KJ237-K型人员标识卡30四 KT160无线通讯系统321 概述322 系统简介323目标和原则333.1 设计原则334 方案设计344.1 组网方式344.2 网络拓扑结构344.3 系统设计345 系统功能355.1通话

4、355.2 群呼355.3 组呼355.4 短信群发355.5 呼叫记录显示365.6 转接365.7 代接365.8 强插365.9 强拆365.10 监听366 系统优势376.1 组网灵活376.2 安装、维护容易376.3 调度方便376.4 系统容量大376.5 扩展性好386.6 强大的移动性386.7 移动通话387 主要设备介绍387.1 KT160-F1矿用本安型无线基站387.2 KT160-F2矿用本安型矿用基站407.3 KT160-S型矿用本安手机41五 安全监控系统431 系统介绍432.1 设计依据442.2 设计目标442.3 方案设计443 系统特点493.1

5、 自主产权493.2 多系统兼容493.3 系统维护和测试功能493.4 “黑匣子”功能493.5 多重信号容错滤波技术,抗干扰能力强493.6 多重校验传输保障技术。503.7 高度可靠的数据冗余保护技术503.8 高可靠的电源系统503.9 监控中心站软件514 系统主要设备介绍524.1 KJF86N系列监控分站524.2 KDW0.3/660A(B)型电源箱534.3 GT500A型一氧化碳传感器544.4 GWD100型温度传感器554.5 GFW15型风速传感器56五 公司简介581、企业概况582、成长历程583、公司结构及人员组成594、承担的部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95、创新

6、成果展示606、经营目标60六 售后服务621、技术培训622、售后服务承诺623、技术服务站点634 、网络化服务645、 系统备件及专用工具供应64一项目概述1 前言随着国家矿山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矿山管理信息化将为非煤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非煤矿行业的管理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以及信息内容系统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化是非煤矿山行业应用系统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并在实际中应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更是矿山管理部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水平。1.

7、1 矿井生产需要矿井生产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由于矿区环境复杂,井下作业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所以容易发生事故,对井下作业环境、作业地点的监控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矿井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各项安全数据;安装人员定位系统,把握井下人员人数、位置、考勤等信息;安装通讯联络系统,用于解决日常井下与井上通信的和日常生产调度的需要;通过建设三大系统,随时掌握井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直观、可靠的手段非常必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规定:“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

8、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 146号)。紧急避险系统主要包括:永久式避难硐室、井下移动式救生仓;对避难硐室内、外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1.2建设项目XX省XX矿业有限公司,是以开采、加工、销售铁矿产品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是XX省矿业行业第一家通过挂牌竞标取得采矿权和招商引资建立的企业,注册资金为8400万元。现拥有资产总额10.10亿元、员

9、工642人。 XX铁矿已探明拥有磁铁矿石储量B+C+D级10363.7万吨,伴生铜90144吨,硫278.6万吨,原矿全铁平均品位高达44%,磁性铁含量84%。后续地质勘探和深部探矿工作正在进行,有望进一步扩大储量规模。公司于2001年12月注册,2002年12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试产,2006年正式投产。目前生产规模为年处理原矿100万吨,年处理300万吨二期扩建项目正在申报核准,相关资料已按要求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公司主要产品为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45%以上的硫精矿、18以上的铜精矿,所生产的铁精矿供应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国内6个大型钢铁企业。 公司2005年被XX

10、省列为“861”行动计划重点,是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省十大矿业品牌单位,市劳动保障诚信A级企业、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巢湖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企业”,被XX省民政厅、XX省慈善协会、XX省红十字会授予“爱心慈善企业”,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中华慈善突出(单位)企业贡献奖”。2008年9月被列为“XX省节能减排试点单位”,2009年9月被评为“XX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2009年2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钢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度XX省十佳资源再生企业, 2009以来在XX省民营企业百名排序10强企业。为了提XX铁矿公司安

11、全生产、加大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井下实际情况实时了解与掌握和解决先日常通讯与调度的需要,共拟建以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完成对矿井的环境监控和数据采集等功能,监控中心站软件具有综合性强、功能先进、富有人性化、易操作等特点,可对监测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并自动执行监控操作。人员定位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出入和分布情况,为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发生突发灾害时,地面管理人员可以从监控中心及时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分布、被困人员数量、姓名等详细信息,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多尺度模拟分析,为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极大地提高了事故救援的效率。通讯联络系统:解决地面

12、与井下通话和信息交流的需要,同时还可以解决日常生产调度和应急通讯功能的需要,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在井下发生突出事件时,通知拆离现场,确保井下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总体设计2.1 工程范围本工程的工作范围包括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工业以太环网的设计、制造、供货、运输、调试、培训、试运行及质保期维护。1)总体负责整个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工业以太环网的系统集成工作。2)提供全部图纸及技术资料。3)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4)售后服务。5)全面实现本技术规格书所确定的全部综合监控功能。2.2 设计目标构建XXXX矿安全生产,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及监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系

13、统,实现对井下安全、人员管理、通讯联络。所有系统均采用基于IP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信息集成化、信息管理网络化。2.3 设计原则我司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本着“高可性、可用性、先进性、标准化和规范化、兼容性、扩充性和开放性、经济性、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本方案以用户至上为原则,在符合国家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本着技术先进、高效便利、投资合理的宗旨,用最佳设计方案体现最高的性价比,使系统的功能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系统的先进行列,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思想。2.3.1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系统必须能保证持续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系统采用先进的层次化设计保证系统能

14、连续稳定的运行。2.3.2 先进性原则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迅速,各种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保证建设后系统的技术在目前阶段处于先进地位且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IP方式传输技术。2.3.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此方案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材料,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严格依据煤炭安全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便于系统的升级、扩充,以及与其他系统或厂家的设备互连、互通。2.3.4 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充性原则 系统的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组态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增添其它设备)的扩充和功能的升级。系统建设基于矿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构建安全生产综合调度系统。2.3.5 经济性原则 系统采用优化设计,系统具有标准化、模块特点 ,在实现先进性和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较优的性能价格比。2.3.6 安全性最高的原则系统具有抗过流、过压、防雷击等保护措施。具有防强电磁场干扰、特殊冲击波的冲击。依据国际、国家标准及非煤行业的相关要求和结合上述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满足矿方对矿井无线通讯功能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