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13348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评价,实施风险分级 管理,达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选厂所有范围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3、职责安环科负责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系统进行风险及影响的识 别与评价,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选厂要确保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一般危险源由各班组负责日常监管。 对不能消除的危险源,要落 实监控责任人,定期检查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危险源得到控制。选厂安环科负责组织生产班组对一般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进行 定期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4、工作程序要控制风险,首

2、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 发生事故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 风险的优先顺序。这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 往复的动态闭环过程。如图所示危险源辨识准备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 和保证。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选厂经理、分管 安全、生产、机电副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选厂技术骨干。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 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对参加辨识的员工进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及相 关

3、知识的培训,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 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方法、 流程。并得到其认可承诺。资料准备齐全;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 风险进行辨识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临时抢修等) ,分析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的表现和影响。同时考虑各种活动中产生的次生风险。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和访问者)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活动的影响。危险源的类

4、型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分为四种: ( 1)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 ( 2)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和生物性危险;( 3)环境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调查法:辨识小组按上述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安全检查表辨识法: 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 进行辨识;

5、经验法:辨识小组按辩识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危险源一般出现在: 起吊作业、 高处作业、 高压电气、 压力容器、油品、危化品贮运、机械操作、物品搬运等。当工艺、设备、法规、产品、内部和外部等发生变化时,或作业区域发生变化、 临时性工作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策划工作。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危险源的危险程度,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如图所示:图风险系统管理采用LEC值定性评价法,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根

6、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 程度(E)和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C),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 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 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 要增加安全措施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 中的频繁程度,尽可能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进行风险评价应充分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正确评估。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的确定: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将发 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

7、指定了若干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等级解释10必然发生一定会发生6相当可能事故发生在意料之中,且频率较局3可能,但不经 常事故发生在意料之中,但只是偶尔发生1可能性小,完 全意外事故一般不会发生,只有在意外情况下才有 可能发生很不可能,可 以设想理论上存在发生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存在的 机率较低极度不PJ能理论上存在发生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几乎不 存在实际不可能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

8、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危险等级划分根据D=LEH算D值,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稍有危险;如果 危险分值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着的危险性,需要进行整改;如 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

9、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 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极其危险, 应 立即停止生产直至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显着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 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的结果。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等方法, 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要

10、求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措施的。识别并评价下列职业危害及其影响:粉尘、高温与低温、震动与 噪声、辐射、毒物、生物危害、照度、其他。制定如下风险评价计划:矿石运输和周边环境、生产工艺和关键 设备设施、重要场所、职业卫生、自然灾害、危险物料、火灾风险、 紧急情况风险评价计划,并配备相应资源。形成重大风险清单和职业 危害因素清单。定期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工效,可能造成严 重风险的危害进行监测。安环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危险源地点、性质、 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11、。机动科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 对重大危险源的 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存好档案。安环科负责每年制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 地点。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环科负责在演练前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 案培训。安环科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 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安环科将演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并根据演练 的评估情况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后,即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控制对策:如图4-4-1风险水平示意图所示。上部是不可容许的 危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部是可承受的危险

12、,不必采取措施;中 部属于要尽可能降低的风险,安环科要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 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风险风险水平示意图尽可能降低风险可承受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风险;替代风险工程控制、隔离风险管理措施;个体防护;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风险级别措施及时间期限D值描述320极其危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育性开始或继 续工作。若即使以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 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由安环科将风险评价结果形成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 制策划信息表和重大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策划表,并确保风险控 制计划的主要目的围绕于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当员工安全健康与 财产保护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健康措施。持续风险评价由安环科负责组织进行持续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每年 1 月份对风险进行回顾评审并进行重新评价。当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进行评价。持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包括如下几种:使用前检查;计划任务观察;设备检查;班前安全检查确认;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修;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班组危险预知活动。5、支持性文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