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32578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习题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20*创造宣言01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B)A中伤/中间监牢/监生暴跌/自暴自弃B遁词/遵循懦夫/儒雅崇拜/鬼鬼祟祟C曾参/参差佛经/仿佛单调/调兵遣将D鲁钝/纯净镰刀/廉洁豢养/拳拳之心(解析:A.zhn/zhn,jin/jin,bo/bo;B.dn/xn,nu/r,chn/su;C.shn/cn,f/f,dio/dio;D.dn/chn,lin/lin,hun/q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C卦辞矛草房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接二连三(解析:A.“相”应写作“像”;B.“头”

2、应写作“投”;C.“矛”应写作“茅”。)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解析:B.“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用在此处不合语境。)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悲

3、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5填空。(1)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代表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罗丹,法国(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代表作有思想者青铜时代等。歌德,德国(国籍)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2)易经又称周易,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人名)在狱中所作。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4、问题。材料一:择校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本学区内上初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这样就造成了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初中成为择校的热门。材料二:一些家长不惜拼钱、拼人脉进行择校。为了让孩子在好学校“抢”得“一席之位”,大量孩子就会为升入优质初中而报班补课、考试拿证,一些课外培训因此甚嚣尘上,一些孩子也因此身心俱疲、厌学。“择校”使一些学校“人满为患”,一些学校“少人问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钱择校”“权择校”更带来了“教育不公”“教育腐败”等问题。材料三: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

5、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如何破解“择校”难题?“就近入学”是一直强调的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今又聚焦19个“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问题”备受关注的大城市,明确要求制定完善的规范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破解择校,就近入学”的三点好处。减轻学生压力;体现教育公平或杜绝腐败;减少教育资源浪费。(2)根据材料三续写下句,破解“择校”难题。(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上句:倾财力择学校家长无奈,下句:定措施促公平政府监管。02拓展阅读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6、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

7、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

8、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

9、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3分)8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一点1分

10、)9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详见本课“学法点津”】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地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一点2分)比喻论证及其作用【典型例题】说说下列语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把点滴的创造比作屋檐水,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我们要重视点滴创造这个观点。【技法点睛】1.定义: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要有类似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2.特点: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3.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格式: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最新精品语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